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乔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2篇血清
  • 2篇补体
  • 2篇补体激活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因子
  • 1篇眼镜蛇
  • 1篇眼镜蛇毒因子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蛇毒因子
  • 1篇鼠血清
  • 1篇缩宫素
  • 1篇脓毒症大鼠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产妇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5篇魏乔
  • 4篇盛雅倩
  • 2篇张民伟
  • 2篇谢育娣
  • 1篇高流芳
  • 1篇张丽
  • 1篇李国平
  • 1篇王瑞兰
  • 1篇侯毅翰
  • 1篇茹松伟

传媒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间苯三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卡因凝胶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卡因凝胶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宫颈软化效果、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妇科门诊收治的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苯三酚组、丁卡因凝胶组及联合组各67例,间苯三酚组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肌内注射,丁卡因凝胶组给予盐酸丁卡因凝胶宫颈涂抹,联合组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卡因凝胶治疗,比较3组患者宫颈软化效果、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情况。结果 联合组与间苯三酚组宫颈软化效果与镇痛效果总有效率均高于丁卡因凝胶组(P<0.05),但联合组与间苯三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少于间苯三酚组和丁卡因凝胶组,且间苯三酚组短/少于丁卡因凝胶组(P<0.05);3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给予间苯三酚肌内注射在宫颈软化、镇痛效果、手术情况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盐酸丁卡因凝胶宫颈涂抹,二者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与单用间苯三酚相当,但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二者联用更优。
盛雅倩魏乔谢育娣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间苯三酚注射液镇痛效果宫颈松弛
眼镜蛇毒因子抑制补体激活对脓毒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14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CVF预处理组),各48只;各组按照标本采集点的不同又分为术后2、4、8、12、16、24 h六个时间点亚组,各8只。B、C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C组大鼠在CLP术前静脉注射CVF,而A、B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后大鼠一般情况及腹腔情况,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C组大鼠脓毒症反应较B组明显减轻;除术后8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点TNF-α水平均低于B组(P<0.05),其中B组术后2 h时TNF-α迅速升高达峰然后下降,但是术后12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C组术后4 h较2 h迅速下降,术后8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除术后16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IL-6水平均低于B组(P<0.01);除术后2、24 h外,C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且术后8、16 h两次达到峰值,呈双峰变化。结论:CVF可以有效维持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平衡并明显抑制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同时TNF-α及IL-10的"双峰现象"也为免疫平衡理论及PICS提供了理论依据。
魏乔盛雅倩茹松伟康福新李国平张民伟
关键词:脓毒症补体眼镜蛇毒因子
抑制补体激活对脓毒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体抑制剂眼镜蛇毒因子(CVF)抑制补体激活对脓毒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14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被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8只.A组(假手术组)仅开腹翻动盲肠后关腹...
魏乔盛雅倩张民伟王瑞兰康福新李国平
缩宫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缩宫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21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72例。三组均进行剖宫产,A组子宫肌内注射缩宫素,B组静脉滴注缩宫素,C组静脉滴注+莫非氏滴管注射缩宫素。比较三组产后出血情况,用药前及用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及术后24 h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 min,C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C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A组及B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莫非氏滴管注射缩宫素式可降低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与产后出血率,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
盛雅倩魏乔谢育娣
关键词:缩宫素给药方式产后出血血流动力学
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区分革兰阴性菌(G-菌)或革兰阳性菌(G+菌)血流感染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2012年1月-2013年6月血流感染病例6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在根据病情严重性进一步分组后,统计分析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炎症指标.结果 PCT在G-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在G-菌组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患者间PCT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PCT检测用于区分G-、G+菌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0.877~0.997,P〈0.01),当PCT为7.71 ng/ml时,对G-菌感染组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82.1%,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 91.5%,阴性预测值 77.9%.结论 PCT可作为区分G-、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的生物学标志之一,且与G-菌引起的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以PCT〉7.7 ng/ml为界点诊断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张丽侯毅翰张民伟魏乔高流芳
关键词:降钙素原血流感染脓毒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