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岛状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皮瓣
  • 1篇舟骨
  • 1篇舟骨骨不连
  • 1篇自体
  • 1篇自体骨
  • 1篇自体骨移植
  • 1篇外科
  • 1篇外科皮瓣
  • 1篇腕舟骨
  • 1篇腕舟骨骨不连
  • 1篇美学
  • 1篇内固定
  • 1篇内固定治疗
  • 1篇经皮内固定
  • 1篇经皮内固定治...
  • 1篇镜检

机构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谢永廉
  • 2篇何百昌
  • 1篇石海飞
  • 1篇刘波
  • 1篇李永胜
  • 1篇王光辉
  • 1篇刘建全
  • 1篇李强
  • 1篇林子平
  • 1篇赵喆
  • 1篇吴健华
  • 1篇郑振耀
  • 1篇王恩波
  • 1篇李文翠
  • 1篇周静珊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自体骨移植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移植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25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35.80±2.41)岁(18~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70±1.90)个月(5~18)个月。均为单侧舟骨腰部及近端骨折,X线片和CT提示断端骨质硬化、吸收,无骨痂通过,无严重的畸形及腕关节炎,腕桡侧疼痛、乏力。Slade-GeisslerⅢ级4例、Ⅵ级13例、Ⅴ级7例、Ⅵ级1例。25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清创、骨折断端新鲜化及自体髂骨移植,16例以克氏针固定、9例以空心螺钉固定。比较手术前后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握力及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59±2.41)个月(13~37个月)。经X线片及CT证实断端骨痂通过即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4±2.10)周(6~20周),无一例出现骨不连。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6.75±1.10)分降低至(1.33±0.21)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135.24°±17.47°(正常侧的79.80%)提高至168.48°±12.41°(正常侧的92.90%);握力由术前(35.68±3.81)kg(正常侧的80.46%)提高至(48.75±4.42)kg(正常侧的90.65%);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61.52±6.32)分提高至(85.88±8.37)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移植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创伤小,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骨折端血运,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赵喆何百昌谢永廉刘建全李永胜陈小强王光辉程翔宇尹建文李嘉贝李文翠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骨移植舟骨
岛状组织瓣重建发育不良多拇畸形及美学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带部分指甲及指腹的神经血管岛状组织瓣转移对发育不良的多拇畸形进行指体重建的方法,并对重建拇指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12月至2010年11月,我们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治疗8例单侧多拇畸形患儿,其中Wassel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6例,患侧两个拇指均存在明显的指腹和指甲发育低下。术中从拟切除的拇指切取指甲指腹岛状组织瓣转移至拟保留的拇指。术后随访对所有重建拇指按新的美学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组织瓣均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25~120个月,平均80个月,重建拇指背侧无明显手术瘢痕,指腹和甲襞的不对称得以改善,指甲宽度和指腹周径与健侧接近。美学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评价术后手指外观优劣,评价结果与患者家长的满意度一致。结论对于多拇畸形拟保留拇指明显发育不良的患者,带部分指甲及指腹的神经血管岛状组织瓣转移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重建拇指外观的方法。
刘波何百昌谢永廉周静珊黄詠仪
关键词:外科皮瓣美学
Accuracy of a smart phone gyroscope application measurement for static wrist range of motion
PURPOSE:To compare a new method of wrist range of motion(ROM) measurement,using the smart phone Gyroscope(GY),...
石海飞李强谢永廉黄咏仪何百昌吴守成
文献传递
影像学检查在胫骨三平面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各项影像学检查在胫骨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7例三平面骨折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观察计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的真阳性率 ;根据各项影像学检查提供的有价值信息累计评分 ,推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所提供信息占所需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结果 :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 ,CT平扫及 3D -CT作为影像学诊断工具的真阳性率分别为 41.2 % ,77.8% ,0 ,10 0 % ;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 ,CT平扫结合X线片及 3D -CT为治疗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约为 5 2 .8% ,5 1.4% ,83 .8% ,10 0 %。结论 :( 1)正侧及斜位X线平片应作为诊断三平面骨折常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单纯CT平扫不能作为诊断工具 ;( 2 ) 3D -CT不仅可以确定诊断 ,而且还可为治疗提供全部有价值信息 ;( 3 )提出针对三平面骨折诊断与治疗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案。
王恩波郑振耀吴健华林子平谢永廉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