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纵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介入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右心
  • 2篇再狭窄
  • 2篇造影
  • 2篇支架内再狭窄
  • 2篇前降支
  • 2篇未闭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降支
  • 2篇冠心病
  • 2篇封堵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型
  • 1篇单核

机构

  • 1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李天纵
  • 8篇周松
  • 5篇梁青龙
  • 4篇刘晓桥
  • 4篇田野
  • 3篇郑亚西
  • 3篇张萍
  • 3篇王咏梅
  • 3篇韦方
  • 3篇吴强
  • 3篇张长海
  • 3篇田龙海
  • 3篇杨龙
  • 3篇蒋智
  • 2篇李安洁
  • 2篇梁勤
  • 2篇岳峰
  • 2篇黄晶
  • 2篇刘兴会
  • 2篇李宗庄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疗装备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轨道法在特殊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轨道法在形态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形态特殊的PDA患者采用动静脉轨道的方法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压及主动脉压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并术后随访观察血液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形态特殊的PDA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肺动脉压显著降低,主动脉压轻度升高;术后即刻及随访观察均无残余分流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不能采用常规方法封堵的PDA患者采用轨道法进行封堵,可提高PDA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张长海刘晓桥张萍谭洪文刘兴会王纪人周松李天纵梁青龙穆庆海
关键词: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封堵器
ABCB1基因3435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ABCB1)3435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01-2017-12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714例,复查冠脉造影判定ISR,将患者分为ISR组(82例)和non-ISR组(632例),用PCR-RFLP法检测ABCB1 3435C>T基因型,并分析其在ISR和non-ISR组的分布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435C>T的3种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ISR组和non-IS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等位基因在non-ISR组的分布比例高于ISR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和服用钙通道阻滞剂(CCB)与ISR风险降低相关(OR=0.52,95%CI:0.297~0.904,P=0.021;OR=0.47,95%CI:0.255~0.863,P=0.015)。在高血压患者亚组分析中,服用CCB的CT/TT型患者ISR发生率显著低于服用CCB的CC基因型患者(4.8%:15.8%,P=0.002);未服用CCB的两组基因型间IS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B与携带ABCB1T等位基因高血压患者的ISR风险相关,机制可能与T等位基因降低P糖蛋白表达水平和CCB抑制P糖蛋白活性有关。
蒋智刘微贾中申梁青龙王咏梅冯琳穆庆海刘然周松李天纵李安洁韦方
关键词: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单核苷酸多态性钙通道阻滞剂
CARTO3系统引导下的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被引量:4
2016年
希氏束旁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比例并不低,有报道示,接近10%的无器质性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希氏束附近。由于其位置特殊,消融风险高,有导致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根据其心电图特点及时判断、识别该类型室性期前收缩,于术前制定周密的标测与消融策略,是安全达到消融目的,避免损伤希氏束的保障。本文报道8例源于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
田野杨龙郑亚西刘晓桥刘志琴周松李天纵蒋智田水黄晶田龙海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三维标测系统射频消融
右心室快速起搏直接左心房三维旋转造影的临床应用
周松田野杨龙刘启方田龙海蒋志黄晶郑亚西庞尊中梁青龙李天纵侯红利
冠状动脉全程弥漫扩张2例
2016年
病例1患者男性,49岁,主因"胸痛11 d"入院。患者于11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侧胸痛,左侧明显,伴心悸、出汗,持续数小时后症状渐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具体治疗不详),转入我院。患者既往高脂血症5年,20年前因外伤导致"脾破裂"并行脾脏切除手术,吸烟30年,约20支/日。
田龙海郑亚西杨君夏桂玲王记培李天纵
关键词:脾脏切除脾破裂脂血症脾切除术前降支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X线造影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析在瘘管窦道X线造影中应用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瘘管窦道X线造影检查的82例患者,依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X线造影检查;试验组在X线造影检查时使用介入放射法。对比两组X线造影检查质量以及辐射情况。结果试验组X线造影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剂外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透视时间和辐射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瘘管窦道X线造影时采用介入放射技术进行辅助可取得较好效果,可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外漏等,并且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李天纵杜雪松
关键词:介入放射技术图像质量控制
冠状动脉左主干前三叉重度狭窄PCI治疗1例
2017年
左主干(LM)病变约占冠心病患者的5%左右,因病变所处位置的特殊性,LM病变一度被列为介入治疗禁忌,而将冠脉搭桥术(CABG)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CABG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故不易被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及技术的成熟,介入治疗LM病变,甚至无保护的LM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逐渐得到认可,
田野张陈匀吴强韦芳刘志琴李宗庄岳峰况立洪周松李天纵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镜像右位心伴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镜像右位心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镜像右位心伴先心病患者4例,常规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明确其合并的先心病有无介入治疗适应证。对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采用影像反转技术进行投照,再按常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操作,与同期收治的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对照,评价手术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4例镜像右位心患者成功进行了介入诊疗,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反转技术在右位心介入诊治中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该项技术在右位心介入诊疗时值得推广应用。
张长海刘晓桥吴强杨龙张萍谭洪文梁勤周松李天纵宋勃梁青龙
关键词:镜像右位心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
氯吡格雷正常代谢型患者药物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01-2017-12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复查造影的患者1 210例,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其中1 050例(86.8%)为正常代谢型,根据有无ISR将其分为再狭窄组(ISR组,115例)和无ISR组(NSR组,9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血脂及术后用药等指标。结果:ISR组与NSR组年龄、性别、BMI、合并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R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长支架(≥29 mm)、小血管内径(≤2.5 mm)及分叉病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NSR组(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单支架、规律运动、服用钙拮抗剂明显低于NSR组(均P<0.05)。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糖尿病、CKD、吸烟、LDL-C、长支架、细支架、分叉病变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单支架、规律运动及同时服用钙拮抗剂是ISR的保护因素。
韦方蒋智刘微李安洁舒金梁青龙吕美霖李天纵周松
关键词: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氯吡格雷
65例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评估卵圆孔未闭(PFO)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11月在该院行介入封堵术的65例PFO患者,包括偏头痛36例,脑梗死11例,房间隔膨胀瘤(ASA)5例,不明原因晕厥10例,根据卵圆窝的大小及是否合并ASA等选用不同大小的PFO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偏头痛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个月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结果64例PFO患者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98.5%,1例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卵圆孔放弃封堵。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6例偏头痛患者封堵术后偏头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未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介入封堵治疗PFO安全有效,封堵术后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张长海刘晓桥张萍谭洪文梁勤卜婕刘兴会杜发旺王纪人刘会李天纵王咏梅赵昌莉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右心声学造影右向左分流介入封堵术偏头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