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茵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13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军区面上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化锂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氯化锂(LiCl)作用于神经干细胞(NSCs)后对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及经LiCl处理过的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主要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的表达改变,评估LiCl激活Wnt信号通路后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分离培养的NSCs体系,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LiCl(1、5、10、100mmol/L)处理48h后NSCs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改变,Western Blot检测LiCl处理后的NSCs中β-catenin、GSK-3β的表达以及动态变化。结果 LiCl处理后的NSCs体系细胞团块分散,呈悬浮状态生长,并能抑制血清诱导下的干细胞分化,分化细胞贴壁时间明显延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表现为S期、G2/M期细胞数百分比的增加和G0/G1期细胞数百分比的相对减少,其效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NSCs中的β-catenin分子在LiCl处理后表达明显增强,GSK-3β分子的表达明显下调,表现出正相关的量效关系(P<0.01)。结论 LiCl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能促进培养NSCs的增殖,抑制干细胞分化,其作用可能与胞内效应分子β-catenin的表达增多有关。
- 张建顾茵罗学胜杨忠李红丽蔡文琴
- 关键词:氯化锂WNT信号通路Β-CATENINGSK-3ΒNSCS
- 急性氨哮素中毒伴肌酸磷酸激酶升高5例
- 2001年
- 潘祝平单慧敏顾茵
- 关键词:肌酸磷酸激酶食物中毒病例报告
-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评价A(airway)、B(breath)、C(circulation)抢救步骤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行CPCR患者的临床资料 (4 4例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40~ 85岁 ,平均 70 .0± 11.6岁 ) ,按照CPC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ABC先后顺序不同 ,将患者分为C、CAB、AB、ABC组。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 <5min、5~ 10min、>10min组。统计各组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 (% ) ,χ2 检验统计各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性。结果 C组 (32例次 ,11例 )中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1)。CAB组 (2 4例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等 ,C -AB <5min组各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 >5min组 (P <0 .0 5~ 0 .0 1)。AB组 (3例 )与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 33.3%~ 10 0 % ,显著高于CAB组 (P <0 .0 1)。结论 CAB是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
- 磁导航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远期效果观察
- 2013年
- 目的评价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 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通过出院后随访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24.0±5.0)个月,A组、B组患者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采用磁导航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无并发症,远期效果好。
- 张建顾茵罗学胜卢才义张玉宵翟金月陈瑞
-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磁导航系统室上性心律失常远期效果
-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的胃肠道保护作用及系统炎性反应治疗作用的研究
- 2001年
- 顾茵宋志芳等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胃肠道功能衰竭炎性细胞因子
- 人工通气在非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评价人工气道建立和有效通气在非心脏疾患引起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真正价值 ,分析与总结有效人工通气与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之间关系 ,探讨对这类患者采取CPCR的抢救步骤和时机 ,为临床采取切实有效CPCR步骤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停止行CPCR患者 2 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心肺复苏(CP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CAB组 (12例 / 12例次 )和ABC组 (14例 / 18例次 )。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为 <5min、5~ 10min、>10min组 ;ABC组中 ,部分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以前 ,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和接受有效通气治疗 ,一旦心搏骤停发生后 ,在AB措施已经存在条件下进行心脏复苏。统计与计算各组复苏成功率(% ) ,χ2 检验各组差异显著性。结果 CAB组患者接受C -AB间隔时间不等 ,Ⅰ、Ⅱ期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Ⅲ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P <0 0 5 )。ABC组Ⅲ期复苏成功率分别为 83 3% (15 / 18)、77 7% (14 / 18)、6 6 7% (12 / 18) ,与CAB组总体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CAB对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也是可取的CPCR抢救步骤 ,但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 ,尤其当 5min内?
- 郭晓红宋志芳潘祝平王树云顾茵谢伟霖张悦殷娜朱云琳单慧敏李文华谢伟陈列彬
- 关键词:心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有效通气
-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1
- 2002年
-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 关键词:心搏骤停人工气道通气心脏复苏
- 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 ,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 12 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 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比较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APACHE 评分 )、是否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其它部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12 0例中有 10 5例 ( 87.5 % )并发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分离出 486株细菌 ,其中 G-杆菌 35 0株 ( 72 .0 % ) ,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 ( 2 12株 ,43.6 2 % ) ;79例 ( 6 5 .8% )发生 MODS,其中 48例 ( 6 0 .8% )死亡 ;未合并感染者死亡 2例 ,单一细菌感染者死亡 15例 ,混合细菌感染者死亡 5 6例 ( P<0 .0 0 5 ) ,且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 3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或 P<0 .0 0 1)。结论 :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病患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 MODS是这类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感染病原菌种类、数量、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 顾茵宋志芳潘祝平王树云殷娜张悦李文华谢伟朱贇琳单慧敏
- 关键词: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
- Wnt信号通路分子在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Wnt信号通路主要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神经干细胞(NSCs)体系的表达及其在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方法,自14~16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获得含大量细胞团的NSCs体系。应用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诱导NSCs分化。Western印迹检测NSCs在加入胎牛血清12,24,48和72h后,β-catenin与GSK-3β在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Cs细胞团及散在的单个细胞多呈巢蛋白(nestin)阳性,显示NSCs分化过程中两者存在持续表达,β-catenin分子表达呈现逐渐减少趋势,而GSK-3β分子表达则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提示Wnt信号通路与NSCs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呈现出由活跃到逐步抑制的过程,为研究Wnt信号通路参与NSCs增殖分化调控的机制提供了载体。
- 张建顾茵罗学胜陈穗杨忠李红丽蔡文琴
- 关键词:Β-连环蛋白糖原合酶激酶-3Β神经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
- 华东地区老年骨骼肌萎缩的流行性和相关因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华东地区老年骨骼肌萎缩的流行性和相关因素。方法华东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706名,其中男265人和女441人。分析年龄、社会统计学和行为参数、医疗条件、住院就医、抑郁症状、认知条件、听力、视力条件、休息时间体力活动、营养成分摄入、既往史(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和吸烟习惯是否与老年骨骼肌萎缩有关。结果老年男性骨骼肌萎缩的流行因素占13. 8%,女性占15. 6%。随着年龄增加,不同性别骨骼肌萎缩发生率均增加。高龄个体伴有认知功能减退、低收入、吸烟、营养不良、锻炼时间下降是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营养不良和锻炼时间下降是显著危险因子(P<0. 05)。结论在华东地区老年骨骼肌萎缩的流行率相当高,是由各项相关因素共同影响。
- 张建顾茵罗学胜李琦陈穗王珊珊孟艳玲
- 关键词: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