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林 作品数:36 被引量:15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热稳定性和灭活条件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阐明新发危害严重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稳定性和理化灭活条件.方法 评估细胞培养制备的SFTS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对紫外线、酸性环境、常用消毒剂、有机溶剂敏感性.处理后病毒感染Vero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病毒复制,并采用基于病毒核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滴定病毒与无相应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种理化条件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结果 SFTS病毒在37℃能够存活较短时间,感染性下降较快,在4℃能保持相对稳定,1周内感染性无明显下降.对热敏感,60℃30 min能够完全灭活病毒.对紫外线敏感,185 μW/cm2紫外线照射30 min可灭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β-丙内酯、甲醛和常用有机氯消毒剂敏感,在合适的浓度下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灭活病毒,400 mg/L的有效氯灭活病毒需室温放置10 min以上,在pH3.0条件对病毒活力有损害,但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客观的评价了SFTSV热稳定性和灭活条件,为科学研究和疾病控制中样本采集、病毒灭活、安全防护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全福 李建东 姜晓林 李川 刘林 梁米芳 李德新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应激障碍 细胞因子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细胞因子风暴是指在机体感染微生物后或者其他情况下,免疫... 张晓梅 丁淑军 姜晓林 王显军 毕振强淄博市1983—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1983—2021年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3—2021年全市出血热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3—2021年全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17679例,死亡95例,病死率0.54%。年发病率介于0.27/10万~76.51/10万之间。39年间共出现3个流行周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淄博市南部山区的农村地区,沂源县、淄川区和博山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市57.81%。每年发病呈明显的春季和秋冬季两个高峰。男女性别比2.08:1,2011—2021年6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28.62%。2006—2021年全市平均鼠密度为2.67%,平均鼠带毒率为4.92%,2006—2018年发病率与鼠带毒率之间呈线性相关性(r=0.68)。病原学监测显示褐家鼠携带汉城型汉坦病毒,黑线姬鼠携带汉滩型汉坦病毒。结论39年间淄博市出血热总体呈现下降态势,病例呈现高度散发,局部聚集的特点,秋冬季发病高峰上升,高年龄组发病增长趋势明显,发病率与鼠带毒率密切相关,应持续开展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王玲 郑加玉 曹海霞 孙涛 张玲 张云霄 王志强 姜晓林 崔峰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7-2020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制定合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山东省HFRS监测数据及确诊病例资料,运用Geoda 1.18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7软件绘制地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2017-2020年山东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3753例,其中死亡病例56例;年发病率依次为1.26/10万、1.22/10万、0.75/10万、0.53/10万,年均发病率为0.94/10万。HFRS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0-12月的秋冬季,占50.41%(1892/3753);发病年龄主要为30~59岁,占61.68%(2315/3753);男女性别比为2.76∶1.00(2756∶99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1.99%(3077/375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7-2020年山东省各年HFRS发病均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38、0.33、0.59、0.46,Z=7.47、7.23、10.69、8.66,P均<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鲁中及鲁东南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鲁西北地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1个一类聚集区和2个二类聚集区。一类聚集区发生在2018年10-11月,涉及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个市的22个县(区)。1个二类聚集区发生在2017年10-11月,涉及济南、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8个市的23个县(区);另1个二类聚集区发生在2017年2-3月,聚集区域为济宁市金乡县。结论2017-2020年山东省HFRS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发病热点集中在鲁中及鲁东南地区,该地区应作为HFRS防控的重点区域。 段青 邢玉芳 寇增强 张晓梅 逄博 田雪莹 张玉薇 翟文济 王志强 姜晓林 丁淑军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空间自相关 应对埃博拉病毒病——中国在行动 被引量:4 2015年 2014年3月份以来,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病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各国积极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从物资、人员、技术和措施等多层面提供援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埃博拉疫情的防控工作,在做好国内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援非抗疫工作,但目前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进和完善。只要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就存在传入我国的风险,因此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王显军 姜晓林 徐爱强关键词:埃博拉病毒 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监测与分析 目的:对2010 年~2014 年山东省网络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疫情监测与分析,寻找疾病的发病特征及规律。方法 对山东省2010 年~2014 年网络报告的所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开展疫情监测及调查... 丁淑军 张晓梅 王连森 姜晓林 逄博 裴耀文 王建醒 林艺 王显军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疫情 山东省26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8年~2011年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寻求疾病的流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及主动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一新发现传染病... 丁淑军 张晓梅 逄博 姜晓林 裴耀文 王建醒 林艺 翟文济 王志强 王显军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13-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对山东省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和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为SFTS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13-2018年济南市SFT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SFTS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2013-2018年济南市累计报告SFTS 385例,死亡49例,平均病死率12.73%。病例集中在4-10月,8月为发病高峰。90.13%的病例集中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0.91%。男女性别比为1.07∶1。章丘、历城和长清区是主要高发地区,占病例总数的83.12%。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探测到3个时空聚集区(1个一类聚集区和2个二类聚集区),具有显著时空聚集性。结论济南市SFTS存在时空聚集性,根据时空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应着重在高发疫区重点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监测及培训等防控措施。 高尚 赵小冬 任娅如 姜晓林 常彩云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稳定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样颗粒新方法的研究 2015年 为了探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样颗粒的高效表达方法,本研究根据布尼亚病毒装配成熟的机制,建立SFTS病毒包膜糖蛋白和核蛋白融合表达质粒,并在表达载体中引入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传代培养两代后,根据荧光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有限稀释法,在荧光显微镜下,人工挑选细胞集落,建立病毒样颗粒稳定表达细胞系,并通过荧光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价细胞系的稳定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电子显微镜对病毒样颗粒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融合表达的包膜糖蛋白和核蛋白可在细胞内装配形成病毒样颗粒并分泌到胞外,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筛选的细胞系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传代40次后报告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显示了通过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修饰,可以改进病毒样颗粒制备方法,为相关生物制品的生产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李建东 姜晓林 张全福 李川 梁米芳 李德新关键词:病毒样颗粒 转染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调查威海市文登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基本特征以及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其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信息;采集同村健康人、动物和蜱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核酸和抗体,比较不同特征标本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早期主要为高热、乏力、厌食等全身反应,后期有意识障碍和出血表现,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均短于10 d。3例病例均为65岁以上老年女性,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不同位置,无流行病学关联。共采集169份健康人血清标本,IgM抗体检测均为阴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14%,各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30),年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高。共采集69份动物血标本,羊和犬血标本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4%和20.00%,貉子、鸡、猫血标本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不同动物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3,P=0.010);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捕获蜱6只,其中游离蜱1只,寄生蜱5只,均为长角血蜱,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结论该次事件的调查对认识疾病的流行特征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应进一步加强疾病传播途径、病原学特性、发病死亡危险因素等方面研究,重点地区高发季节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姜晓林 陈德颖 吕涛 逄博 张国英 张晓梅 王显军 丁淑军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血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