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叶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华人形象
  • 2篇水仙
  • 2篇水仙花
  • 2篇童年
  • 2篇华人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探究
  • 1篇任期
  • 1篇日记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现实
  • 1篇身份
  • 1篇身份危机
  • 1篇书柜
  • 1篇书桌
  • 1篇太太
  • 1篇主人
  • 1篇主人公
  • 1篇自传
  • 1篇外语

机构

  • 5篇安徽建筑工业...
  • 3篇安徽建筑大学

作者

  • 8篇洪叶
  • 2篇王秀丽
  • 2篇卢亚男
  • 1篇林莉兰

传媒

  • 2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阴山学刊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李恩富作品中的华人叙事探究
2012年
近期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案再次引起人们对19世纪美国排华浪潮的关注。第一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针对当时的反华情形,撰写了许多争取华人权益的文章。《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和《中国人必须留下》(1889)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的文明华人、勤奋惜时的情义华人以及不平则鸣的血性男儿,对美国人正确认识华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洪叶卢亚男
关键词:华人形象
初任期外语教师自主发展之路:反思性行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初任期外语教师都有一定的职业焦虑感。对教学日记反思的行动研究是青年教师摆脱初任期职业焦虑感,实现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王秀丽洪叶
李恩富自传中的华人形象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李恩富的《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是华人在美国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作品。该作品针对19世纪美国社会对华人形象的刻板化,以作者的生活轨迹为线索,通过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写作模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富有文学趣味性的书写,并客观地重塑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珍惜时间、辛勤劳作。李恩富借助自传塑造华人形象的原因主要有: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中国主题美国作品的刺激以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
洪叶王秀丽
关键词:华人形象
“信、达、雅”在对外传播翻译中的合理运用
2007年
从广义上将对外传播的翻译问题划为两类:误译和过于直译,诠释对外传播翻译中"信、达、雅"三字标准的含义。并辅以实例指出,如果译员能将"信、达、雅"正确贯彻到对外传播的翻译实践中去,就能得到既有效度又有信度的对外传播译稿。
洪叶林莉兰
《春郁太太》中华人形象的多维塑造
2013年
水仙花的短篇小说集《春郁太太》写于白人/非白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盛行时期,但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水仙花却选择了从华人的视角多维度塑造宽容、善良、追求进步的华人男性形象。这充分体现了她在排华甚嚣尘上对弱势族裔——华裔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洪叶
关键词:水仙花华人形象
一种带有书柜和书桌的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书柜和书桌的床,包括床、书桌和书柜,书柜利用膨胀螺丝安装在床头的墙上,书桌位于书柜下方,床包括床主体和床头板,床头板安装在床头位置,设有旋转书柜,旋转书柜设有一层,旋转书柜设有两个隔间,旋转书柜位...
谷文慧房珍珍张玉周璐洪叶
文献传递
水仙花的开创性写作特征探析
2014年
水仙花的作品一直深受评论界好评。即使是今天,在当代文化批评的视域下重新审视这部作品集,大家仍会发现她对华裔题材的选择别有深意:她既未像其他部分早期华裔作家那样自我东方化,也未接受友人的建议将华人继续脸谱化,而是在充分尊重美国白人情感接受的基础之上,抵抗主流文化霸权主义,从华人的视角塑造真实、客观、复杂的华人形象,成为公认的华裔美国文学鼻祖。
洪叶
关键词:水仙花华裔美国文学
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三次身份危机
2012年
《看不见的人》一书中的主人公在致力于追逐属于自己的"身份"过程中,由于自己天真单纯,思想固化未能看清社会现实的本质而屡屡发生身份危机,最终自己彻底沦为了一个"隐形人"。
卢亚男洪叶
关键词:身份社会现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