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华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政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哲学
  • 2篇哲学意义
  • 1篇代数
  • 1篇代数学
  • 1篇数理逻辑
  • 1篇数学
  • 1篇数学工具
  • 1篇现代数学
  • 1篇逻辑
  • 1篇开放系统
  • 1篇耗散结构理论
  • 1篇泛函
  • 1篇泛函分析
  • 1篇非欧几何

机构

  • 2篇解放军政治学...

作者

  • 2篇刘文华

传媒

  • 2篇哲学动态

年份

  • 1篇1986
  • 1篇198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哲学意义被引量:4
1986年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在《结构、耗散和生命》这篇论文中提出的,经过七、八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用于描述化学催化反应并运用催化反应解释了生物、社会等领域的现象。这一成果,被誉为“七十年代化学领域的辉煌成就之一”,普利高津也因此在1977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理论不仅是对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的新发展,而且也是对系统论的新发展。
刘文华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哲学意义开放系统
现代数学中的新理论及其哲学意义
1985年
现代数学是在初等数学和变量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产生的标志是非欧几何、群论、泛函分析等学科的创立。非欧几何、群论、泛函分析扩展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几何不再是只研究直观世界的空间和形式,而且研究与它相联系的罗巴切夫斯基空间、射影空间、黎曼的四维空间和各种拓扑空间,代数考察的对象“量”更具有普遍性,如:向量、矩阵、张量、旋量、超复数、群等,在泛函分析中,不但“数”是变量,而且函数本身也是变量。现代数学还扩大了数学的应用范围,如:爱因斯坦把黎曼几何应用到广义相对论,冯·诺伊曼把希尔伯特空间应用到量子力学,等等。现代数学关于数学理论的研究有集合论。
刘文华
关键词:现代数学泛函分析非欧几何数理逻辑数学工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