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彤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对其血脂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期间收治的168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6例,A组患者采用剂量为1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20mg,C组40mg。然后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LDL-C、TG、TC、HDL-C等各项血脂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LDL-C、TG、TC、HDL-C等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LDL-C、TG、T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是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均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且增加剂量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冠心病患者应尽早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发生心血管事件。
- 佟彤
- 关键词:冠心病辛伐他汀血脂安全性
-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2月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3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在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缬沙坦,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清脂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有益影响。
- 佟彤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
- 凝血四项与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与检测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与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意义与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身体检查的12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凝血四项与血小板参数检查,分析凝血四项与血小板参数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PT、T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PCT、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四项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67%、88.33%、87.50%,与血小板参数的85.83%、87.50%、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与血小板参数均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上述指标进行筛查可为肝硬化患者疾病发生与进展评估提供支持。
- 吴梦冉陈田佟彤
- 关键词:凝血四项血小板参数肝硬化
- 老年脑梗死患者凝血参数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及D-二聚体参数的变化。方法对83例脑梗死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象及D-二聚体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凝血象检查、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有重要意义。
- 李六红苗辉史华瑞佟彤
- 关键词:脑梗死凝血
- 郑州地区45~60岁人群肿瘤标志物筛查及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郑州地区45~60岁人群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链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中老年人群定期体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2447名健康体检者,检测所有入组者CA-724、CA-153、CA-125、CA-199、CEA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统计各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恶性肿瘤确诊情况,对比40~50岁人群、>50岁人群CA-724、CA-153、CA-125、CA-199、CEA水平。结果CA-724阳性率为11.32%,CA-153阳性率为4.78%,CA-125阳性率为1.88%,CA-199阳性率为6.99%,CEA阳性率为4.78%,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189,P=0.000);CA-199+CEA阳性20例,45.00%(9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6例确诊为结肠癌,3例确诊为胰腺癌;CA-724+CA-199+CEA阳性15例,53.33%(8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全部为胃癌;CA-153+CEA阳性16例,37.50%(6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全部为乳腺癌;CA-125+CA-724阳性13例,30.77%(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全部为卵巢癌;>50岁人群CA-724、CA-153、CA-125、CA-199、CEA水平高于40~50岁人群(t1=112.646,P1=0.000;t2=19.925,P2=0.000;t3=28.914,P3=0.000;t4=17.290,P4=0.000;t5=31.565,P5=0.000)。结论肿瘤标志物筛查有助于中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定期体检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继续恶化,对保证身体的健康有重大意义。
- 佟彤冯玥陈田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