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血清BDNF、IGF-1水平及ASIA评分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及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2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接纳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综合康复训练)与治疗组(40例,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刺),评估临床疗效,治测量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水平、脊髓功能、生活能力、神经病理性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BDNF、IGF-1水平、ASIA评分各项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WHO生活质量测定简表(Metho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改善其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提高ASIA评分,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马慧董观记王卫高攀付飞杨翠花
- 关键词:针刺综合康复训练脊髓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指标为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与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应用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进行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估]及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结果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可提高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董观记马慧李昌欣梁刚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关节活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
- 针灸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肌张力[Ash-worth分级(MAS)]、踝关节功能[主动关节活动度(ROM)及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美国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FMA-L)、10 m步行能力测试(10 mWT)、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FMA-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分级3级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Ash-worth分级1级、1+级、2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OM、PROM及AOF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M、PROM及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L、FMA-B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0 mW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FMA-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 mW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中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能提高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腓肠肌痉挛,降低肌张力,增强踝关节的运动能力及下肢运�
- 杨翠花马慧张广飞
- 关键词: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脑卒中腓肠肌痉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