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中
- 作品数:61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感悟日本传统之美(三) 浮世之美,微妙之艺——浮世绘被引量:1
- 2009年
- 拥有独特审美概念的日本民族对艺术的追求无止无休,亦无止境,其‘浮世絵(ぅきょぇ)’的绘画艺术,便是日本人创作出来的日本式理想之美。每一次细腻的笔触,每一滴色彩的浸染,都诠释着日本人心中那一方圣地净土。
- 姚继中李洁明
- 关键词:日本民族浮世绘感悟日本式
- 秽之表象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神话的象征解构
- 2024年
- “秽”观念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意义不仅仅指物理上的“不洁”,更是牵涉到一种社会与文化构建的象征性概念。它暗示了一系列有秩序的关系以及对此秩序的违背,象征着危险也预示着力量。岐美神话作为“秽”意识出现的第一手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则神话以“秽”为中轴,演绎了秽的产生→转化→产生→祓除(转化),以循环往复的方式达到了世界的平衡与有序。神话中的身体象征、禁忌的违背、仪式的举行等正是演绎“秽”的道具,从侧面表征出“秽”文化的实质内涵。
- 陈艳姚继中
- 关键词:神话秩序
- 于破灭中寻觅自我——《源氏物语》主题思想论
- 2000年
- 提到日本文学,恐怕没有比《源氏物语》更伟大的作品。《源氏物语》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在日本,关于《源氏物语》的研究,与中国的“红学’’研究十分相似,不仅研究的历史长,而且研究得非常深刻。然而,《源氏物语》不同于《红楼梦》,由于它的成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加上受当时社会发达程度的局限,因此,我们今天所读到的《源氏物语》是否就是当初的形态?
- 姚继中
- 关键词:《源氏物语》《红楼梦》
- 全文增补中
- 感悟日本传统之美(五) 东方神韵,回眸之魅——和服
- 2009年
- 在日本街头抑或古巷中,总能看到身着“和服(わふく)”的女人款款而行,她们腰间束着丝绸的腰带,挽起浓黑艳亮的发髻,蹬着木屐,迈着纤纤碎步呈现出一种别有风情的东方式妩媚。她们给人温柔、含蓄、美丽、聪慧的美好印象,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她们身上那与众不同的服装——和服。
- 姚继中赵晓燕
- 关键词:东方神韵感悟风情含蓄
- 中国东南地区民俗文化在冲绳的传播与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自中琉建立封贡关系开始,中国东南地区民俗文化越过重洋,远播冲绳。时至今日,冲绳文化机体中依然保留了大量的中国东南地区民俗文化基因。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南地区民俗文化在冲绳的传承与重构进行梳理,深入研究其对冲绳文化的影响,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和重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 赵婷赵婷
- 关键词:文化传播
- 民俗文化记忆的影像构建逻辑: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 2023年
- 民俗影像议题,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像研究的重点,而真实性和艺术性作为民俗文化记忆影像构建不可或缺的两个层面,目前还存在诸多融合屏障。通过坚持内容为王、追求受众至上、发挥文化引领等举措,可有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以此促进我国民俗记忆影像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赵婷姚继中
- 关键词:艺术性
- 日本文学理念(十) 松尾芭蕉的世界——「さび」
- 2010年
- 1603年,「德川家康(とくがゎぃぇゃす)」结束了之前的战乱,开设了「江戸幕府(ぇどばくふ)」建立起巩固的幕藩体制,日本进入了「江戸時代(ぇどじだぃ)」。江户时代初期,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内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交通及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 姚继中林茜茜
- 关键词:文学理念松尾芭蕉幕藩体制江户时代农业生产
- 于破灭中寻觅自我——《源氏物语》主题思想论
- 一提到日本文学,恐怕没有比《源氏物语》更伟大的作品。《源氏物语》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在日本,关于《源氏物语》的研究,与中国的"红学"研究十分相似,不仅研究的历史长,...
- 姚继中
- 文献传递
- 感悟日本传统之美(九) 悠远纤柔,沁人心脾——日本酒被引量:1
- 2009年
- 日本列岛一年四季变化明显,节序如流,因此日本人对节气的变更非常敏感,在感受生命交替,叹咏人生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酒的助兴。
- 姚继中赵晓燕
- 关键词:日本人感悟人心
- 日本文学理念(四) “源氏物语”之美艳——‘物哀(もののあわれ)’被引量:2
- 2010年
- 公元十一世纪,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最高杰作的"源氏物语(げんじものがたり)"呈现在世人面前。她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一部物语文学巨著的诞生,而且构建了后世日本文学的创作理念,并形成了后世日本文学中文化记忆的源泉。
- 姚继中林茜茜
- 关键词:日本文学史源氏物语文学理念物哀物语文学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