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22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教育
  • 6篇父母
  • 5篇幼儿
  • 5篇教师
  • 5篇残疾儿童
  • 3篇幼儿园教师
  • 3篇融合教育
  • 3篇胜任力
  • 3篇母亲
  • 3篇家庭
  • 3篇父母亲
  • 2篇育儿
  • 2篇园长
  • 2篇体象
  • 2篇体象障碍
  • 2篇教养
  • 2篇家庭支持
  • 2篇儿童
  • 2篇干预
  • 2篇干预研究

机构

  • 18篇北京教育学院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李静
  • 2篇刘畅
  • 2篇王雁
  • 2篇伍新春
  • 1篇郝传萍
  • 1篇赵向东
  • 1篇朱楠
  • 1篇滕祥东
  • 1篇谢志东

传媒

  • 6篇中国特殊教育
  • 4篇北京教育学院...
  • 3篇教师发展研究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幼儿教育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孩家庭”的父母协同教养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在“二孩家庭”中,父母协同教养因儿童出生顺序产生差异,长子女的父母协同教养质量在次子女出生后先下降后回升,次子女与长子女的父母协同教养存在高相关,证实协同教养指向特定儿童,且家庭子系统间存在相互影响。在父母协同教养的影响因素方面,难养型儿童是父母协同教养的风险因素,父母性别角色信念、婚姻质量均与“二孩家庭”的父母协同教养有关。今后可基于“二孩家庭”父母协同教养的影响因素模型,关注我国生育政策所造成的生育间隔过大在父母协同教养中的作用,从进化心理学视角考虑“二孩家庭”的父亲协同教养,考察亲子依恋、同胞关系、社会支持等其他关系系统对父母协同教养的影响。
刘畅伍新春伍新春李静
关键词:儿童气质
小学高年级流动儿童体象障碍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被引量:7
2020年
为考察小学高年级流动儿童体象障碍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揭示同伴关系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学校适应问卷、体象障碍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对952名小学五、六年级流动儿童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高年级流动儿童体象障碍、学校适应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体象障碍显著负向预测小学高年级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水平;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小学高年级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水平;(3)同伴关系在体象障碍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据此,学校可通过实施激发学习内驱力、开展审美教育、搭建同伴互动平台、辅导社交技能等策略促进小学高年级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水平。
李静
关键词:流动儿童小学高年级体象障碍
长子女同胞冲突与攻击性:父母消极协同教养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长子女同胞冲突与攻击性的关系,检验父母消极协同教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胞关系问卷、协同教养问卷及攻击性行为问卷,对132名长子女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子女的同胞冲突对攻击性具有正向作用,协同教养冲突在同胞冲突与攻击性的关系中不存在调节作用,协同教养贬低可以调节同胞冲突与攻击性的关系:随着协同教养贬低的增高,长子女同胞冲突对其攻击性的作用增大。结论:隐性情境的消极协同教养在同胞冲突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刘畅伍新春伍新春李静
关键词:攻击性
基于场动力理论的巡回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
2024年
巡回指导教师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角色变革与转型的重要产物,对其专业发展的关注是推动我国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场动力理论,采用主题分析法,深描巡回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动力与路径,构建其专业发展机制的逻辑解释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巡回指导教师数量少,在专业发展中面临融合教育理念推进困难、外部教育环境复杂、多重角色冲突难协调等困境。因此,巡回指导教师需要形成基于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及专业发展意愿的内生动力,并在外界环境的支持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反思、积极参与科研与实践形成专业发展的内部通路;通过积极接受培训、参与专业发展共同体等实践活动,形成专业发展的外部通路,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朱楠王娇娇李静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融合教育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忧虑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园长家庭支持型行为的调节作用被引量:8
2023年
探讨幼儿园教师实施融合教育忧虑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揭示园长家庭支持型行为的作用性质,对592位幼儿园教师展开调查,为增进教师情绪能量,避免职业倦怠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实施融合教育忧虑、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在性别、教育背景、保教经历和职后培训特征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幼儿园教师实施融合教育忧虑对其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园长家庭支持型行为对教师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3)园长家庭支持型行为在幼儿园教师实施融合教育忧虑对职业倦怠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据此,在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纳入早期融合教育知识前提下,应重视园长家庭支持型行为意识和理论提升及家庭支持型行为增进。
李静解会欣李爱华李宗夏
关键词:融合教育职业倦怠幼儿园教师
俄罗斯天才儿童教育管理体系构建:基于高校天才儿童支持与发展机构的实践被引量:8
2022年
俄罗斯联邦将天才儿童视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20世纪70年代至今,俄罗斯学者不断探索天才儿童教育,并获得了丰厚的成果,为天才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俄罗斯天才儿童教育管理体系以师范类高校设立的天才儿童支持与发展机构为核心机构,本文以发展较为完备的阿尔泰国立师范大学设立的天资开发中心为例,介绍该中心内循环和外循环两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俄罗斯天才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天才儿童教育与管理的系统性、师资培养与调配的统筹性、教育机构与文体保健和医疗机构合作的协同性。俄罗斯天才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实现了天才儿童发现、筛选、鉴别、教育与评价的系统化,为天才儿童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持续支持。
李静李明眸
关键词:天才儿童超常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与培训需求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被引量:20
2017年
为有效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培训,实现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对388位幼儿园教师展开调查,考察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并揭示幼儿园教师特殊教育培训需求特点。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在专业态度方面处于较高水平,并显著高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年龄、户籍、园所性质、工作职位、专业背景因素上呈显著特征;回归分析发现,工作职位、专业背景、幼儿园性质和户籍性质对总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2)幼儿园教师希望获得以保教实践技能为主的多种形式结合的特殊教育培训。实证研究结果:特殊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是引领和满足幼儿园教师的需求,要在学历培养、继续教育和园本培训中纳入特殊教育的相关内容。
李静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教师培训
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自编的《亲职者胜任力评定问卷》对北京市1024名幼儿家长进行亲职者胜任力调查,采用《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对上述家庭中512名幼儿进行幼儿学习品质调查,以考察亲职者胜任力水平与特征,探讨其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亲职者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养育安全”“教养资源”维度得分最高,“心理成熟”得分最低;(2)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呈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为提高亲职者胜任力以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应整合多元途径,开展未来亲职者职前教育;依托学前教育机构,开展亲职者职后教育;实施园本培训、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亲职教育实施能力;搭建家长互助群体,推进亲职者教养能力共同发展。
李静
关键词:幼儿学习家庭教育
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特点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采用《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问卷》对学前残疾儿童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处于偏高水平,其中最大的压力源是"儿童问题",最小的压力源是"社会环境";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在性别、婚姻状况等父母因素和年龄、残疾程度、残疾类型等儿童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李静
关键词:压力源
学前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作用及性质被引量:19
2015年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采用学前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与压力源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对376名学前残疾儿童家长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前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现状和特点,揭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变量在学前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与压力源之间的作用性质。结果表明:(1)学前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呈现较高水平,且在性别、户籍等因素上呈现显著特征;(2)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亲职压力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在亲职压力源与亲职压力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应对方式发挥中介作用。
李静王雁
关键词:社会支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