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彬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雷达
  • 1篇电流
  • 1篇度假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杏花
  • 1篇液态含水量
  • 1篇湿位涡
  • 1篇双偏振
  • 1篇双偏振雷达
  • 1篇伺服
  • 1篇伺服系统
  • 1篇特大暴雨
  • 1篇天线
  • 1篇气候
  • 1篇热带
  • 1篇热带风暴
  • 1篇位涡
  • 1篇温湿指数
  • 1篇线路防雷

机构

  • 5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广东省梅县气...

作者

  • 5篇黄彬
  • 2篇杨立洪
  • 2篇贺汉清
  • 1篇黄茂栋
  • 1篇张清华
  • 1篇刘蕾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麓湖山杏花观赏适宜度指数研究
2023年
利用2015—2022年8年杏花观赏期内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多元线性统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开展麓湖山杏花观赏适宜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麓湖山气候度假指数很适宜,麓湖山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属于冷,适宜杏花生长。通过麓湖山观赏气候适宜度指数(XHZS)等级及预报方程研究得到,最适宜观赏杏花的平均温度在10℃左右,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
黄彬刘雯丽贺汉清
关键词:杏花温湿指数
梅州雷达站供电线路防雷改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通过梅州雷达站在2016-08-26的1次雷击事故,分析了雷达过电压形成原因、事故中器件损坏的原因,找出系统的薄弱点;对防雷系统以及供电线路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已运行11个月,经历过3次强雷暴过境,未发生设备损坏事件,证明改造是科学可行的。
杨立洪陈玉华黄彬
关键词:感应雷过电流防雷改造
梅州双偏振雷达天线过冲故障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梅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升级双偏振后进行业务试运行过程中,天线在运行中大约15 d左右会出现一次天线俯仰冲顶至上限位,显示仰角90°的故障现象,造成雷达不能正常运行。针对梅州雷达多次发生天线俯仰冲顶故障的情况,结合雷达的工作原理、信号流程和电路原理图,对故障成因进行了推断分析,并对维修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天线冲顶这类常见故障的处理做了分析总结。
黄彬贺汉清陈玉华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交流伺服系统光纤链路
多普勒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VIL(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物理意义,根据其算法推导出Z-M关系式,反映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降水云中含水量M的直接关系,通过实例来分析VIL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分析VIL与对应处的反射率因子Z及逆风区厚度H值...
杨立洪黄茂栋黄彬
关键词:降水量反射率因子
文献传递
热带风暴莲花外围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螺旋度、湿位涡及各种基本物理量,并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对0903号热带风暴莲花外围环流在粤东引发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追踪和诊断分析,探讨此次特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低槽外围的西南急流为特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暴雨区上空中低层()θ_(se)/()p>0,存在明显的等θ_(se)陡立面,同时该区上空低层MPV为高负值区,两者结合可见特大暴雨区上空存在强对流性不稳定层结;而低空强辐合、高空强辐散的高低空形势配置、中尺度次级环流以及强烈的旋转上升运动为此次特大暴雨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机制。分析还表明:高θ_(se)舌和MPV低舌出现叠加的区域和时间与特大暴雨落区和发生时段有很好的一致性;垂直螺旋度中低层正值中心和高层负值中心与特大暴雨中心区域对应较好;强降水最易发生在旋转上升运动迅速加强发展的时间段里;天气雷达在暴洪预报中的运用,有利地追踪了暴雨系统的演变过程,回波特征显示此次特大暴雨是由高降水率配合较长降水持续时间产生。
张清华吴建成刘蕾黄彬
关键词:热带风暴特大暴雨湿位涡螺旋度雷达回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