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晶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线粒体
  • 4篇衰老
  • 4篇线粒体DNA
  • 2篇DNA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细胞
  • 1篇震颤
  • 1篇震颤性麻痹
  • 1篇整体护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突变
  • 1篇年龄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全身
  • 1篇脱氧
  • 1篇脱氧核糖

机构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医院
  • 2篇安徽省无为县...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吴小晶
  • 3篇吴丽娟
  • 2篇陈清棠
  • 2篇李晓东
  • 2篇冉俊
  • 2篇杨玉兰
  • 1篇贺茂林
  • 1篇高枫
  • 1篇李基文
  • 1篇王朝霞
  • 1篇马乐
  • 1篇马乐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衰老中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的突变被引量:7
1999年
吴小晶吴丽娟马乐
关键词:衰老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突变
不同年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DNA的检测
1999年
不同年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DNA的检测吴小晶,杨玉兰,郑新英,吴丽娟(空军北京医院内四科,北京 100089)(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4)随着分子生学技术在衰老领域的应用,线粒体DNA在衰老中的作用被人们所关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
吴小晶杨玉兰郑新英吴丽娟
关键词:骨骼肌线粒体DNA衰老DNA损伤
帕金森病白细胞线粒体DNA定量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测定帕金森病患者白细胞线粒体DNA的相对含量,研究线粒体DNA突变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对1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0名对照者的白细胞线粒体D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本病患者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1)。结论表明帕金森病可能存在线粒体DNA的损害,线粒体DN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李晓东陈清棠吴小晶高枫王臣龙李基文
关键词:线粒体DNA震颤性麻痹
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及基因缺失与衰老关系初探被引量:23
1999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及基因缺失与衰老的关系。方法采用Southern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8例不同年龄组人白细胞进行线粒体DNA缺失分析,用定量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线粒体DNA含量。结果用Southern杂交方法未检测到线粒体DNA的缺失,用PCR方法检测到“普通缺失”21例,<40岁组20例中0例,40~49岁组4例中1例,50~59岁组2例中1例,60~69岁组10例中7例,>70岁组12例中12例。老年组线粒体D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线粒体DNA缺失发生率及相对含量均随增龄而增加,为此,进行线粒体DNA缺失及含量的研究对衰老指标的测定及抗衰老措施的评估有意义。
吴小晶吴丽娟夏舒萌
关键词:线粒体DNA基因缺失衰老
线粒体DNA与衰老被引量:3
1999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衰老领域的应用,线粒体DNA在衰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线粒体DNA的结构、遗传特点、突变原因、突变特点、生物学效应加以综述。
吴小晶
关键词:DNA线粒体衰老分子生物学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了解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的拷贝数量有无异常。方法:用分子杂交技术对10例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的片段缺失;但前者线粒体DNA的拷贝数量较后者明显增多。结论:在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中,线粒体DNA的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与其肌肉中线粒体的异常增生相一致。这一实验方法对线粒体肌病/脑肌病的初筛有一定价值。
王朝霞李晓东陈清棠陈清棠吴小晶
关键词: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
整体护理在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00年
冉俊吴小晶
关键词:颈椎病外科手术整体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全身各系统改变97例临床分析
2000年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各系统的改变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对 9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并发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 P<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以发病后第 1周为高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随年龄增高而递增 ;各系统改变直接影响预后。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各系统改变与病变性质、病程、发病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损害系统越多 ,病死率越高。
吴小晶马乐杨玉兰冉俊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