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生 作品数:12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5至2021年广东省汕头市某综合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状况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汕头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寿命表法、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生存率和影响生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85例研究对象主要以男性为主(占83.1%),中位年龄[41(29,53)]岁;主要经性传播感染[811例(74.7%)];1012例(93.2%)患者初始接受国家免费一线抗病毒治疗。随访过程中发生血肌酐异常患者15例(1.4%),其中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入组观察对象抗病毒治疗第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88%、88%和8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30岁组患者的2.213倍(95%CI:1.188~4.124、P<0.001);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患者、CD4^(+)T淋巴细胞为200~349个/μl患者和CD4^(+)T淋巴细胞为100~199个/μl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为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患者的0.325倍(95%CI:0.147~0.721、P=0.006)、0.456倍(95%CI:0.245~0.850、P=0.013)和0.535倍(95%CI:0.292~0.978、P=0.042);接受抗病毒治疗前WHO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的死亡风险是Ⅰ期患者的3.875倍(95%CI:1.537~9.771、P=0.004)。结论汕头市HIV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年龄50岁及以上、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为Ⅳ期均为影响本地区HIV/AIDS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该地区HIV/AIDS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吴令杰 陈瑞烈 肖湘明 郭耿龙 林钟滨 张海生 周敏 陈妙华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短程糖皮质激素干预乙型肝炎相关早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早期慢性肝衰竭及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及治疗组(n=29),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使用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短程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0.5~1 mg/(kg·d)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AST、PT、4周生存率、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ALT、AST、TBIL、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治疗组的血清ALT、AST、TBI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的4周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4周生存率。 吴令杰 陈瑞烈 张海生 郭耿龙 赵资德关键词:短程 糖皮质激素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耐药位点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位点情况。方法选取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2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变异位点。结果 1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基因C型150例(82.42%),基因B型32例(17.58%),未见其他基因型;182例患者中检出67例有耐药变异(36.81%),其中B基因型11例,C基因型56例,B基因型和C基因型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测出6种耐药变异位点,分别为rtL80、rtV173、rtL180、rtA181、rtM204和rtN236,其中耐药变异位点rtM204检测率最高,为61.19%;rtM204变异株耐药突变模式有16种类型,包括2种rtM204单一位点变异和14种rtM204与其他耐药位点联合突变模式。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基因型为主,其中rtM204位点检出率最高,变异模式复杂。 郭耿龙 吴令杰 张海生 陈瑞烈 张桂虹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长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长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汕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36例艾滋病患者,按照是否接受长期规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长期治疗,治疗药物为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持续治疗12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依从性差的患者,不给予规律性长期服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期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抗体水平变化、不同病原感染患者比例。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CD8比值均呈现上升趋势;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总感染率(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36.76%)。结论依从长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张海生关键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 艾滋病 免疫功能 2008-2012年汕头市1689例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汕头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汕头市手足口病病例1689例,重症病例143例,死亡病例9例。每年4—9月为发病高峰。中心城区发病率较周边城区高,发病年龄集中在1-3岁,占总病例数的71.9%。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1,且农村男性患儿较城镇男性患儿发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08,P=0.009)。结论汕头市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在4-9月,但不同时间的流行季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加强全年度的手足口病监测和诊治工作,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流行或暴发。 吴令杰 张海生 林沛鸿 陈瑞烈关键词:手足口病 发病高峰 流行病学 恩替卡韦联合化疗用于乙肝病毒阳性但肝功能正常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化疗对乙肝病毒阳性但肝功能正常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乙肝病毒阳性但肝功能正常的肿瘤患者106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肿瘤情况进行对应的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前1周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qd,连续使用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重型肝炎复发率、病死率、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落4例,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观察组患者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重型肝炎复发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7.5%、0、0,对照组分别为56.7%、50.0%、1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时乙肝病毒的再激活,并降低重型肝炎复发率和病死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郭耿龙 吴令杰 陈瑞烈 张海生关键词:肿瘤患者 化疗 恩替卡韦 肝功能正常 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患者外周血NK细胞PD-1的表达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程序性凋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健康者(对照组)、17例慢性HBV携带者(携带组)、53例慢性肝炎者(慢性肝炎组)、1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16例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者(肝癌组)外周血NK细胞PD-1表达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NK细胞PD-1表达率[(8.2±2.0)%]明显低于携带组[(15.9±5.6)%]、肝硬化组[(14.8±6.8)%]和肝癌组[(14.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10.6±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4组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组NK细胞PD-1表达率比较,仅携带组NK细胞PD-1表达率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K细胞高表达PD-1可能影响机体对HBV感染的清除。 吴令杰 陈瑞烈 郭耿龙 张海生 杨海丹 陈益宏 康惠忠 赵资德 张苏伟 周东铭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 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采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张海生 陈瑞烈关键词:抗结核药物性肝炎 双环醇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功能 氧化应激反应 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汕头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近6年血流感染分离菌株。结果 57 025份血液标本分离出2 284株细菌,阳性率为4.0%;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9%(706/2 284),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占65.9%(1 505/2 284),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占3.2%(73/2 284),分别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较为敏感,对碳青酶希类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高7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高度敏感。结论近6年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陈瑞烈 郭耿龙 吴令杰 张海生 周东铭 赵资德关键词: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纠正低蛋白血症对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作用。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56例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被分为两组,每组28例。给予两组2HRZE/4HR抗结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对照组仅接受抗结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DILI发生时,给予护肝治疗。在治疗结束时,评定临床转归,进行痰培养和肺部CT检查。结果观察组结核治愈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肺部病变吸收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DILI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6%(P<0.05);在DILI发生时,7例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5.2±4.9)g/L,显著高,15例对照组【(29.6±4.9)g/L g/L,P<0.05】,而血清TBIL水平为(33.6±5.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6.6)μmol/L,P<0.05】;在护肝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ST、ALT、ALP、TBIL和TBA水平分别为(39.4±9.8)U/L、(35.1±10.8)U/L、(98.6±16.2)U/L、(17.4±4.6)μmol/L和(81.3±13.7)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8±9.9)U/L、(78.0±13.8)U/L、(133.7±22.9)U/L、(26.5±6.8)μmol/L和(96.9±16.4)μmol/L,P<0.05】。结论补充人血白蛋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于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能够提高结核治愈率,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资德 吴令杰 张海生 陈瑞烈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肺结核 低蛋白血症 抗结核药物 人血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