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莹莹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叶轮
  • 3篇离心泵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透平
  • 2篇外特性
  • 2篇值模拟
  • 1篇断面
  • 1篇压力脉动
  • 1篇液力
  • 1篇液力透平
  • 1篇梯形断面
  • 1篇弯叶片
  • 1篇蜗壳
  • 1篇小流量
  • 1篇小流量工况
  • 1篇空化
  • 1篇不锈
  • 1篇不锈钢
  • 1篇冲压

机构

  • 6篇江苏大学
  • 2篇西华大学

作者

  • 6篇刘莹莹
  • 5篇孔繁余
  • 2篇王桃
  • 2篇杨孙圣
  • 2篇赵瑞杰
  • 1篇司乔瑞
  • 1篇袁寿其
  • 1篇汪家琼
  • 1篇任旭东
  • 1篇陈凯
  • 1篇段小辉
  • 1篇李洋
  • 1篇段晓辉

传媒

  • 2篇水泵技术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离心泵小流量工况不稳定空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为了研究离心泵小流量工况不稳定空化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了离心泵小流量工况不同空化程度泵的内流特性及泵进出口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小流量工况下,蜗壳隔舌与叶轮间的动静干涉对离心泵内部不稳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叶轮流道内受空化影响所产生的漩涡与受蜗壳隔舌影响所产生的漩涡的流动方向相反。随着空化的发展,离心泵进口压力脉动的主频由2倍轴频逐渐向低频段迁移,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泵进口压力脉动存在于2倍叶频处的峰值,随着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消失;受叶轮与隔舌动静干涉的影响,泵出口压力脉动的主频为叶频,在2倍轴频处存在波动较大的峰值;泵进出口压力脉动的宽频脉动随着空化余量的降低存在明显变化。
卢加兴袁寿其任旭东刘莹莹司乔瑞
关键词:离心泵小流量空化压力脉动
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研究现状被引量:6
2015年
列述近年来国内外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的研究进展,从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水力设计、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的进一步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汪家琼赵瑞杰孔繁余刘莹莹段晓辉
叶片进口安放角对泵作透平外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与验证被引量:8
2017年
为充分探究离心泵作透平专用叶轮叶片进口安放角的确定方法,该文建立了液力透平专用叶轮叶片进口安放角与设计流量的关系表达式;基于ANSYS Blade Gen与NX软件,分别设计了4个不同叶片进口安放角的透平专用叶轮;在试验验证基础上,通过全流场数值计算,分析了叶片进口安放角对透平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进口安放角从60°增大到72°、90°和105°时,透平高效点对应的流量分别为85、90、100和110 m3/h,4台透平数值计算最高效率点流量与理论计算设计流量基本吻合,表明采用该文推导的设计流量与进口安放角的关系式合理。外特性性能曲线显示随叶片进口安放角增大,透平高效点向大流量偏移,最高效率值有所下降,且下降的速率增大。综合考虑透平最高效率及高效区范围,对于比转速为193蜗壳式单级单吸离心泵反转作透平,叶片进口安放角宜设计在60°与90°之间。该研究可为液力透平专用叶轮设计提供参考。
王桃孔繁余孔繁余刘莹莹
关键词:叶轮
高温高压泵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6年
高温高压泵输送高温高压介质,水力结构特殊,其内部流动、部件状况、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对其水力及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或试验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泵的性能。本文阐述了高温高压泵内部流场、密封、水力部件、压力脉动以及转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未来高温高压泵的发展趋势。
段小辉孔繁余李洋刘莹莹赵瑞杰
梯形断面蜗壳式离心泵作透平叶轮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3
2018年
为提高非圆形断面蜗壳式离心泵作透平的效率,以一比转速为193的梯形断面螺旋形蜗壳式离心泵为原型,设计了适应此类泵作透平运行的透平专用叶轮。根据原型泵梯形断面蜗壳几何参数,依据面积相等的原则,推导梯形断面几何参数与当量圆断面半径的换算关系式;依据等速度矩定律确定叶轮进口速度矩,推导出叶片进口安放角与设计流量的关系表达式;对于叶片进口较宽的情况,在轴面投影图中划分三条流线,分别计算三条流线与叶片出口边交点处的出口安放角;基于ANSYS BladeGen与NX软件建立新叶轮的三维模型,制作试验叶轮,开展外特性试验,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新叶轮将透平最高效率由71.9%提高到了77.3%,较原型叶轮透平最高效率提高了7.5%,且新叶轮在75~130 m^3/h的流量区间均能高于72%的效率运行,效率曲线较平坦,高效区运行范围宽。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新叶轮进口能较好地适应螺旋形蜗壳的出流;从叶片进口到叶片出口,液体压能得以较均匀地转换,叶轮内的水力损失较原型泵叶轮内部显著减小。透平试验高效点与给定的设计流量一致,验证了该文提出的透平叶轮设计理论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王桃孔繁余杨孙圣陈凯刘莹莹
关键词:叶轮数值模拟
2种形式的液力透平叶轮外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提高液力透平的效率,设计前弯和后弯2种形式的叶轮,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以及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应用流场分析软件ANSYS CFX分别对具有2种形式叶轮的液力透平进行全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得到2种液力透平外特性曲线的差别,并分析2种液力透平叶轮内部流场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前弯形叶轮在最高效率点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和效率分别比后弯形叶轮高24.45%,29.80%,68.95%和4.38%;前弯形叶轮高效点以及高效点之后的流量效率(η-Q)曲线高于后弯形叶轮的流量效率曲线,流量扬程(H-Q)曲线低于后弯形叶轮的流量扬程曲线,2种形式的叶轮轴功率相差不大;前弯形叶片叶轮内部速度梯度小于后弯形叶片叶轮的内部速度梯度,前弯形叶片叶轮内部水力损失较少;实验结果与数值预测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可以用来对液力透平进行优化设计。
杨孙圣张慧孔繁余刘莹莹
关键词:液力透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