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黏膜中球形幽门螺杆菌的鉴定与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球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进行鉴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胃镜下确诊的胃炎及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尿素酶检测,对革兰阴性(G^-)弯曲杆菌和不典型球菌进行H.pylori特异性PCR鉴定,并对特异性PCR阳性的不典型球菌以H.pylori 16S r DNA通用引物扩增测序。结果:共获得80株G^-弯曲杆菌和5株不典型球菌,在传代培养中有24株弯曲杆菌发生球形变异;G^-弯曲杆菌的组织及细菌培养物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G^-不典型球菌的组织及细菌培养物为阴性,返祖为G^-弯曲杆菌后则为阳性;85株菌经特异性引物鉴定均为H.pylori阳性,G^-不典型球菌16S rDNA序列与数据库中H.pylori 16S rRNA基因序列碱基一致性均达99%,鉴定为H.pylori。结论:H.pylori可发生球形变异,这可能会造成临床实验室微生物学诊断的假阴性。
- 王琼陈峥宏杨杰潘科熊妍印琳郭长城
- 关键词:胃溃疡胃炎胃黏膜球形
- 胃黏膜组织中恶臭假单胞菌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索恶臭假单胞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4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病变胃黏膜354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尿素酶试验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片段的PCR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同时提取胃黏膜组织DNA,通过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进行快速诊断。将非幽门螺杆菌转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酶阳性的非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经测序比对为恶臭假单胞菌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354例样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尿素酶阳性的恶臭假单胞菌10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与GenBank中恶臭假单胞菌的相似性≥98%。10株恶臭假单胞菌的胃黏膜标本中,6例标本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为阳性,4例为阴性。传代存活的7株恶臭假单胞菌的K-B法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1株对四环素敏感,5株对阿莫西林耐药,6株对克拉霉素耐药,7株对甲硝唑、氨苄青霉素均耐药。7株菌经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均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病变胃黏膜中分离出尿素酶阳性且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能造成临床上14 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并继发感染影响胃肠疾病的进展。
- 印琳刘芳郭长城王琼杨杰潘科潘晨熊妍陈颖婷方文陈峥宏
- 关键词:恶臭假单胞菌尿素酶耐药性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黏膜及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核酸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核酸。方法:胃镜检查获取的120例胃疾病患者胃黏膜标本,采用分离培养、PCR和q PCR检测H.pylori特异性16Sr DNA的方法诊断H.pylori感染,比较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收集30例H.pylori感染确诊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pylori抗原(H.pylori-Ag)及q PCR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H.pylori检出率。结果:120例胃肠道病疾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培养出H.pylori 46例,阳性率为38.33%;16Sr DNA PCR检测出H.pylori60例,阳性率为50.00%;q PCR检测出H.pylori 93例,阳性率为77.50%;3种方法阳性率经χ2检验,P<0.05,q PCR法检出率大于分离培养及普通PCR法;18例14C-UBT阳性患者的粪便H.pylori-Ag的阳性率为5.55%,q PCR阳性率为22.22%,经χ2检验,P>0.05。结论:q PCR法可快速检测胃黏膜中H.pylori核酸。
- 陈颖婷刘芳王琼印琳杨杰陈峥宏张永宏
- 关键词:胃黏膜粪便细胞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
- 幽门螺杆菌不同运送条件及培养基分离效果的比较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适宜运送条件及培养基.方法:将H.pylori实验菌株新鲜菌液分别定量加入含1 g/m L蔗糖和50%(m L/m L)小牛血清布氏肉汤以及脱脂乳运送液,分别置不同温度及气体环境6 h后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培养5 d,计数并比较培养基上菌落数;将20例临床标本分别接种于MH血琼脂培养基和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5 d,观察培养基上H.pylori生长情况,比较分离效果.结果: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脱脂乳中活菌数;微需氧和烛缸运送下活菌数多于置空气下和有石蜡油覆盖的运送液中活菌数;置微需氧37℃(或26℃)的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6℃下的活菌数(P<0.05);置微需氧和烛缸的运送液中活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20例胃镜确诊为胃炎、胃溃疡且组织尿素酶阳性的临床标本经MH血琼脂培养阳性率(75%)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阳性率(45%)(X^2=4.401,P<0.05).结论:胃黏膜标本可置于小牛血清运送液于微需氧条件(或烛缸)下运至实验室培养;从临床胃黏膜标本中进行H.pylori的分离培养时,MH血琼脂培养基分离效果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
- 王琼杨杰潘科黄亚琴陈峥宏王菲綦廷娜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