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瑜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梗死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3篇依达拉奉
  • 3篇尤瑞克林
  • 2篇血性
  • 2篇依达拉奉治疗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因子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阿替普酶
  • 1篇电极
  • 1篇电图
  • 1篇端脑
  • 1篇对电极

机构

  • 10篇徐州市肿瘤医...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石瑜
  • 6篇李振东
  • 3篇王广军
  • 2篇李法强
  • 2篇王帅帅
  • 2篇陈峰
  • 2篇包静
  • 2篇张艳艳
  • 1篇徐亮
  • 1篇赵义

传媒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因子、炎症因子水平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脊液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肿瘤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发病组(25例)、未发病组(35例),另回顾性分析同期30例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IL-6、CRP、NSE、MBP、CK-MB及脑脊液S100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神经因子与炎症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未发病组、发病组患者血清IL-6、CRP、NSE、MBP及脑脊液S100β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发病组显著高于未发病组(均P<0.05);而3组研究对象血清CK-MB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与脑脊液S100β、血清NSE、MB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6、0.535、0.845);血清CRP与脑脊液S100β、血清NSE、MBP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2、0.429、0.452)(均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IL-6、CRP、NSE、MBP、脑脊液S100β水平均呈高表达,且炎症因子与神经因子水平间显著正相关,临床可通过IL-6、CRP的变化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王广军石瑜高夫海赵义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炎症因子神经因子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炎性因子、神经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炎性因子、神经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神经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CRP、IL-17、IL-33、NSE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NTF及N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李振东纪艾玲石瑜
关键词: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炎性因子神经因子神经功能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3年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 ,BMMI)的病例特点。方法 搜集近十年国内期刊报道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BMMI患者共计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42例,女性13例,年龄39-84(59.6±5.5)岁。危险因素同时存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22例(40.0%)、有高血压病无糖尿病18例(32.7%)、有糖尿病无高血压病5例(9.1%)、其他(18.2%)。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常见的有运动障碍45例(81.8%)、构音障碍39例(70.9%)、头晕25例(45.4%)、感觉障碍16例(29.1%)。无1例行溶栓治疗。38例随访了预后,其中生活自理8例(21.1%),25例重度残疾(65.8%),5例死亡(13.1%)。结论 BMMI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预后不良,主要死因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胡珍珠石瑜李可胡方方李晴晴班锦
关键词:病因磁共振预后
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及在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治疗组32例给予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治疗,对照A组32例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32例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分别为95.87%、78.13%、59.37%,治疗组与对照A组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了增进疗效,尽快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后期生存质量,建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进行治疗。
张艳艳陈峰王帅帅凡小蕾石瑜李法强李振东包静纪艾玲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依达拉奉尤瑞克林
ACI患者行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患者行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治疗前后血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收的91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30例)、研究组(3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治疗;对照A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分析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4 h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A组及B组,研究组hs-CRP为(4.01±0.51)mg/L,均低于对照A组及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组的NIHS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及尤瑞克林治疗后hs-CRP有所降低,但D-二聚体有一定升高,可改善预后及神经功能,D-二聚体、hs-CRP与ACI的预后密切相关。
张艳艳陈峰王帅帅凡小蕾石瑜李法强李振东包静纪艾玲
关键词:阿替普酶尤瑞克林依达拉奉C-反应蛋白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IL-33、NT-pro-BNP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的8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检测其血清IL-33、NT-pro-BNP的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梗死病灶的体积将其分为小体积梗死组(n=37)和非小体积梗死组(n=55)。比较小体积梗死组患者和非小体积梗死组患者血清IL-33、NT-pro-BN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IL-33的水平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非小体积梗死组患者血清NT-pro-BNP、IL-33的水平均高于小体积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IL-33、NT-pro-BNP检测,可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石瑜纪艾玲李振东邵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33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一种神经内科脑电图检查用辅助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脑电图检查用辅助固定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护罩,护罩顶部固定设有固定头盔,固定头盔外侧开设有多个滑槽,滑槽内部设有电极辅助固定机构;电极辅助固定机构包括球体套,球体套设于滑槽内部,球体套内侧设有...
石瑜李振东刘景明
微小RNA-31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体内微小RNA-31对氧化应激各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集65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体内的微小RNA-31、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析微小RNA-31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IS患者体内微小RNA-31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18.758,P=0.000),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5.002,P=0.000),GSH-P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359,P=0.000);患者组组内比较,随着病情的加重,NIHSS评分呈上升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微小RNA-31表达量与MDA及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26,r=0.511,P<0.05),与GSH-Px呈负相关(r=-0.435,P=0.032);MDA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47,P<0.05),GSH-Px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24,P<0.05)。结论 微小RNA-31的表达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胡方方王广军吕朋石瑜刘旭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氧化应激神经功能
非心源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清miRNA-145、miRNA-210水平的相关性
2022年
目的研究非心源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miRNA-145、miRNA-2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6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卒中组(n=32)、中度卒中组(n=45)、重度卒中组(n=29);同期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人群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NA-145、miRNA-210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145、miRNA-210对非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法分析miRNA-145、miRNA-210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卒中组IL-10、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卒中组IL-10、TNF-α水平均高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轻、中、重度卒中组血清miRNA-145、miRNA-2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卒中组miRNA-145、miRNA-210水平均高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145诊断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2%、62.5%;miRNA-210诊断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8%、75.0%。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NA-145、miRNA-210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7、0.362,P<0.001)。结论非心源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血清miRNA-145、miRNA-210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其血清miRNA-145、miRNA-210水平以评估患者病情。
徐亮石瑜王广军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对脑梗死急性期病情评价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观察其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指导治疗及康复。
李振东纪艾玲石瑜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酶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