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细胞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心...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教学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动图
  • 1篇心房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病
  • 1篇型心
  • 1篇压电式

机构

  • 7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益阳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李婷
  • 2篇王巧
  • 2篇颜斌
  • 1篇彭正良
  • 1篇孟军
  • 1篇江凤林
  • 1篇陈斌
  • 1篇何璐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食道心房调博术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回顾性研究与临床应用
2023年
通过经食道心房调博术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7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经食道联合体表心电图诊断,观察组给予经食道心房调博术诊断。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47%VS82.3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动过速总终止率[95.29%VS 78.82%](P<0.05)。观察组AVRT、AVNRT心律失常复律分别是97.62%、93.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4%、63.64%(P<0.05)。结论 经食道心房调博术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应用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动过速等情况,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李婷王巧
关键词:窄QRS波心动过速
维格列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脂肪酸w氧化关键酶CYP1A1及CYP2E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以及P450 2E1(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高脂饮食组(n=20)及维格列汀干预组(n=20),高脂饮食组及维格列汀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3个月建立NAFL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维格列汀干预组给予维格列汀10 mg/(kg·d)灌胃治疗,高脂饮食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参照,分别在治疗4周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观察其对肝脏切片HE染色特点、肝功能以及血脂、CYP1A1及CYP2E1的表达特点。结果肝脏病理学检测:治疗4周后,空白对照组几乎没有脂肪颗粒,高脂饮食组存在明显的肝脏脂肪沉积,维格列汀干预组肝脏脂肪颗粒沉积明显减少,治疗8周后维格列汀干预组看不到任何脂肪空泡,但仍有一定的炎症反应;治疗4周后,维格列汀干预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LDH、AST、ALT明显降低(P<0.05),γ-GT没有变化;治疗8周后,LDH、AST以及ALT进一步降低;治疗4周后大鼠TC、LDL-C、HDL-C以及TG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8周后,相较于治疗4周后进一步降低。大鼠CYP1A1以及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4周时即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8周时基本维持在4周的水平。结论维格列汀可通过调节大鼠脂肪酸w氧化关键酶CYP1A1以及CYP2E1的表达,进而调节脂代谢,改善肝功能,最终缓解NAFLD的症状。
颜斌李婷彭正良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1A1细胞色素P4502E1
FGF-2对大鼠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2016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在内质网(ER)应激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使用衣霉素(TM)建立SD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观察对照组与FGF-2及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治疗组细胞凋亡情况,并使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RTPCR)检测各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可引起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增加,与缺氧/复氧组相比,FGF-2预处理组及TUDCA预处理组内质网应激减弱;FGF-2和TUDCA均能改善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及活力减弱;FGF-2能够抑制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与TM处理组相比,FGF-2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减弱,细胞活力改善.结论:缺氧/复氧及TM均可以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损伤,而FGF-2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保护心肌细胞.
李婷何璐颜斌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心肌保护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及评估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来我院经心电图检查疑似HCM患者58例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根据其分型分为梗阻型组(n=32)与非梗阻型组(n=26),比较两组超声检查指标。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全部为HCM,其中梗阻性HCM 32例,非梗阻性HCM 26例,其中室间隔HCM 47例、弥漫性HCM 5例、心室中部HCM 2例及心尖HCM 4例;非对称性55例,对称性3例;同时显示左室后壁增厚20例;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26例;收缩期前向运动(SAM)阳性10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缩小者7例,扩张者2例,皆合并房颤;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梗阻组LVOT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疾病类型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王巧李婷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动图影像特征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阿司匹林抵抗(AR)之间的关系。方法316例SCAD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IMT,以IMT作为颈动脉硬化的指标,根据IMT分为正常组(n=80)、硬化组(n=102)、斑块组(n=134),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根据ADP诱导的PAG(ADP-PAG)水平判定AR。分析ADP-PAG水平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CAD患者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的ADP-PAG水平高于硬化组和正常组[(59.12±11.44)%vs.(53.34±10.78)%vs.(49.58±11.62)%,P<0.01],其AR发生率和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发生率均较正常组要高。在校正年龄等因素后,对可能导致SACD患者发生AR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08)、女性(OR=5.06)、颈动脉硬化(OR=3.57)及颈动脉斑块(OR=6.35)是预测SCAD患者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当IMT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为1.95mm时,预测SCAD患者发生AR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2.9%,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670~0.853,P<0.01)。结论 SCAD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A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硬化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雪峰李婷江凤林牛培孟军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颈动脉内膜阿司匹林抵抗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课程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对策
2024年
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认为是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其将传统学习方式及互联网学习方式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心电图是诊断学课程的重要篇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执业医师和临床助理执业医师实践操作考试的必考项目,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通常侧重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且受限于课堂环境和时间,在此环境下,就算处于真实的临床环境,学生也无法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过程中的引入与实施,能够使心电图知识由抽象变简单、由复杂变具体、由呆板变形象,有助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其形成更全面、更准确的认知,有效吸收、学以致用;对教师而言,该模式能在强化教学内容丰富度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心电图教学,进而推动高校人才高质量培养的目标达成。
李婷谢瑄彭玉桃何莉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压电式雾化器在呼吸内科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压电式雾化器是一种新型雾化吸入装置,可以将药物转化为细小雾滴,随患者呼吸经口鼻深入气管、支气管,作用于病变部位,可以显著缓解呼吸道疾病症状,同时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多损伤,在小儿、老年等呼吸道疾病特殊人群具有独特疗效。本文就压电式雾化器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老年呼吸道疾病、术后肺功能损伤、家庭雾化吸入等方面应用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陈斌宋祥锐李婷
关键词:呼吸内科吸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