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娟
- 作品数:30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合并视神经炎及脑梗死1例
-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性脑炎和视神经炎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析1例巨细胞病毒性脑炎合并视神经炎及脑梗死患者的病史、影像学资料、细胞学检查、诊疗过程。结果 1.头颅MRI+MRA+DWI(2014-01-19)(图1):左侧岛...
- 尹化何俊瑛赵跃卜晖邹月丽刘亚娟
- 文献传递
- 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结核性脑膜炎1例
- 目的 报道1例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结核性脑膜炎,分析其发病特征、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明确诊断.方法 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脑脊液细胞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 李嫒媛卜晖何俊瑛崔君昭邹月丽刘亚娟刘鑫张琴琴郭小肃郑明明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头颅MRI、脑电图(EEG)、脑脊液(CSF)特点。方法收集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MRI、EEG和CSF资料。结果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61岁,平均年龄25±19岁。入院时头颅MRI异常率为60%(12/20),其中4例累及边缘系统,5例累及额顶颞枕叶、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等结构。例4入院时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第24天复查见双顶枕叶、右侧胼胝体及扣带回区异常信号。16例患者行EEG检查,14例(88%)异常,异常的EEG主要为非特异性慢波,其中1例(例4)患者住院期间复查EEG出现大量8波。90%(18/20)患者CSF结果异常;细胞学检查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例9有激活性单核细胞增多。11例(55%)患者血清和CSFNMDAR抗体阳性,7例(35%)患者仅CSFNMDAR抗体阳性,2例(例11、例14)患者仅血清NMDAR抗体阳性。结论本组以男性青少年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枢性低通气。头颅MRI病变不仅局限于边缘系统。重症患者EEG可出现8波。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复发。
- 周园园赵会颖卜晖邹月丽李奕刘亚娟崔君昭何俊瑛
- 关键词:自身抗体磁共振成像脑脊液脑电图
- 剖宫产术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
-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两例剖宫产术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疗经过。结果 1例患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及急性播散性脊髓炎,1例患者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脑水肿严...
- 赵跃何俊瑛卜晖邹月丽尹化刘亚娟
- 文献传递
-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占位:大脑胶质瘤?结核瘤?
- 目的 探讨大脑胶质瘤及结核瘤的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颅内肿瘤的关系.方法 分析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 查PPD试验阴性,痰培...
- 何俊瑛尹化赵跃邹月丽刘亚娟
- hPET/CT未发现脑膜病变的脑膜癌病1例
- 目的脑膜癌病是肿瘤患者神经系统的重要并发症,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特殊分布类型,病死率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普通的头颅CT和MRI平扫一般无异常发现,故早期容易误诊和漏诊。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脑膜癌病患者...
- 李媛媛卜晖何俊瑛邹月丽刘亚娟张琴琴
- 文献传递
- 脑脊液参数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预测意义
- 目的脑脊液检查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神经病学中的检查手段,脑脊液参数异常可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旨在对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等指标进行评估,分析这些指标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
- 邹月丽刘鑫赵跃刘亚娟卜晖何俊瑛
- 文献传递
- 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结核性脊髓蛛网膜炎1例
- 目的 探讨以双下肢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核性脊髓蛛网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以双下肢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核性脊髓蛛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过程.结果 初始患者被诊断为吉兰-巴...
- 赵跃何俊瑛尹化卜晖邹月丽刘亚娟
- 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结核性脑膜炎1例
- 目的报道1例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结核性脑膜炎,分析其发病特征、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明确诊断。方法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脑脊液细胞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
- 李媛媛卜晖何俊瑛崔君昭邹月丽刘亚娟刘鑫张琴琴郭小肃郑明明
- 文献传递
- 125例改良抗酸染色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期与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头部CT及MR检查特点及在各病程分期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为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的确诊患者。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在14~76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3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CT及MRI影像学检查,其中28例同时行增强MRI扫描,分析其临床分期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25例结脑患者中,Ⅰ期患者31例,Ⅱ期55例,Ⅲ期39例。影像学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表现依次是脑膜强化、脑积水、结核瘤等。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CT及MRI对颅内病灶的敏感度提高。Ⅰ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脑膜强化、基底池渗出;Ⅱ和Ⅲ期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为脑积水、脑梗死、结核瘤、炎性病灶等表现。CT发现异常者41例,敏感度为33%,其中Ⅰ期为13%,Ⅱ期为33%,Ⅲ期为49%。MRI发现异常者为90例,敏感度为72%,其中Ⅰ期为48%,Ⅱ期为78%,Ⅲ期为82%。增强MRI发现异常为23例,敏感度为82%,并可发现头部CT和MRI平扫阴性的病变。结论头部影像学特别是MRI能清楚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敏感度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早期检查阳性率低、表现单一;中晚期检查阳性率高、表现多样。结合增强MRI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检出率并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可靠依据。
- 郑明明卜晖邹月丽刘增品刘亚娟李青何俊瑛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磁共振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