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欣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柴西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分布特征、成藏运聚动力与成藏模式开展研究。研究表明:柴西坳陷发育全球独具特色的“巨厚山地式”全油气系统,围绕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层系,从盆缘向湖盆中心,平面上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页岩油与页岩气有序分布、纵向上叠置连片。柴西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具有3方面独特性:(1)低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低碳富氢”,单位有机碳生烃能力强;(2)咸化湖盆沉积巨厚,坳陷中心沉积以混源为主,岩相与储集空间纵横向变化快;(3)喜马拉雅期走滑挤压强改造,山地式全油气系统油气差异富集。柴西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是源储盖与输导体系协调演化的结果,具有低碳富氢烃源岩全过程生烃、巨厚储集体全坳陷沉积、挤压走滑断裂体促进油气全方位调整、常规-非常规油气全系列分布的特征。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强构造运动影响,柴西坳陷经历了先拗后隆的演化过程,在湖盆中心发育广义页岩油,在超过2 000 m厚度的沉积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于烃源岩层系内的薄层状灰云岩与紧邻生烃灶的藻灰岩中,白云石晶间孔、纹层缝与断溶体是有效储集空间。相关认识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陆相湖盆全油气系统理论,并为柴达木盆地油气综合勘探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 刘国勇吴松涛吴松涛伍坤宇雷刚张斌邢浩婷张斌李国欣
- 关键词:页岩油古近系
- 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与水资源协同发展模式探索被引量:12
- 2021年
-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最干旱、最缺水的地区,能源–水资源之间存在复杂的纽带关系,加强能源–水资源领域的协同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在宏观研判我国西部地区油气生产前景和布局的基础上,以中国石油位于西部地区的7家油气田企业为例,调研不同类型油气田开发模式与用水现状,分析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水环境保障风险。研究表明,近年来西部地区油气产量稳步增加,随着污水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油气田新鲜水用量变化不大。但考虑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开发,未来西部地区油气开发很可能对区域地表和地下水系统带来诸多影响。建议发展精准注水和无水压裂技术实现稳油控水,加大油气田生产水的循环利用和科学用水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配置保障体系,在提升能源产业用水安全保证程度的同时全方位降低油气开发对水系统的影响,以实现西部地区能源与水资源协同安全。
- 朱永楠苏健王建华李国欣刘合何国华姜珊张国生马建国
- 关键词:水资源
- 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 杨华李安琪张明禄何顺利朱天寿李忠兴付金华徐永高雷群谭中国沈复孝赵勇卢涛慕立俊赵继勇赵金洲席胜利李天太姚泾利张书平喻建赵振峰贾爱林高春宁余浩杰刘显阳陆红军何永宏周丰张炳军何光怀李松泉李国欣高淑梅余淑明姚宗惠宋广寿李跃刚刘占良
- 21世纪以来,世界油气开发迅速进入低渗、特低渗领域,中国新增储量中该类资源占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2007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东部老油田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中石油规划长庆...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地面集输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