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欣悦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气候
  • 1篇旋转经验正交...
  • 1篇正交函数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下垫面
  • 1篇夏季
  • 1篇夏季气候
  • 1篇经验正交函数
  • 1篇极端气候
  • 1篇覆盖度
  • 1篇NDVI

机构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4篇程志刚
  • 4篇孙晨
  • 4篇杨欣悦
  • 2篇毛晓亮
  • 1篇董思言
  • 1篇吴洋

传媒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城市化对成都地区夏季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讨成都城市化对成都地区夏季气候变化的影响,利用耦合了单层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模式WRF对成都地区1991~2000年10年夏季进行高精度(2 km)的数值模拟,并进行有城市下垫面的控制试验和无城市下垫面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WRF模式较好模拟出成都地区的夏季气温特征,城市化带来的热岛效应十分明显,且夜间城市热岛强度高于白天;(2)城市化使成都地区形成了城市干岛,地表水汽显著减小而一定高度处水汽增加;(3)城市建筑物的增加使城区及城区下风方向风速减小,建筑物的阻挡作用使主导风产生绕流,城区迎风侧及两边风速略微增加;(4)城市下垫面使潜热通量减小,感热通量增大,城市下垫面在白天吸收净辐射能量并将部分能量存储为储热项,并通过感热、潜热加热大气,夜间则作为热源释放热量。
程志刚孙晨毛晓亮杨欣悦
关键词:气象学数值模拟城市化下垫面WRF
近44a四川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利用1971-2014年四川省140个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变化检测与极端事件指数专家组公布的部分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四川地区近44 a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部分极端气温指数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的极端暖指数T_(N90)、T_(X90)等分别以0.62和0.7 d/a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_(N10)、T_(X10)等分别以-0.56和-0.26 d/a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表明四川地区变暖趋势明显;日极端气温T_(Xx)(0.04℃/a)、T_(Xn)(0.03℃/a)、T_(Nx)(0.02℃/a)和T_(Nn)(0.03℃/a)均呈微弱上升趋势,表明发生极端气温事件的概率有所增加.四川地区的整体雨量在近44 a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0.794 mm/a;从连续干旱日数和连续湿润日数等极端降水指数分析,除川西高原有增湿趋势以外,全川大部分地区有暖干化的趋势;R_(X1d)、R_(X5d)和尼。等指数的下降趋势表明降水的集中程度略微减弱.REOF结果表明大地形对气温变化有显著影响,虽然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四川西部高原与东部盆地存在明显区别,西部T_(N10)、T_(X90)的变化幅度均弱于盆地地区.
孙晨程志刚毛晓亮梅绍东杨欣悦
关键词:气候变化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利用城市夜间灯光资料和NDVI研究成都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SPOT VEG NDVI植被覆盖度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成都地区近16年来城市化进程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城市化进程呈增长的趋势,但各地区发展程度差异较大。1998—2013年成都地区植被整体覆盖度较好,且植被覆盖度与夜间灯光亮度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78以上。城市活动越强烈的地方植被覆盖度越小,即城市中心植被覆盖度最低,距离城市中心越远植被覆盖度较高,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城市周边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大。总体而言,成都地区植被覆盖程度处于增加趋势或保持相对稳定。
程志刚杨欣悦董思言孙晨吴洋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NDVI植被覆盖度
成都地区夏季城市热岛变化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被引量:17
2016年
利用2000—2010年MODIS地表温度产品影像,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分析了成都地区夏季城市温度场及其城市热岛变化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加快,成都地区夏季热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区域以中温区向次高温区转换为主。成都地区热岛效应昼夜变化较大:白天热岛面积不断增大,与周围卫星城热岛连成一体,2000年和2010年城市热岛对区域的增温贡献分别为0.13℃和0.29℃,变化量达0.16℃,夜间并不存在大面积强热岛区。旧城区内城市热岛面积有所增加,但不显著,城市扩展区内热岛的规模显著增大,2010年较2000年新增强热岛区域面积166.43 km^2,变化幅度达54%。高城市化水平的成都市地区的日较差相对于周边低城市化水平地区明显减少。同时,城市热岛还与人口的平方根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成都地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每增长100万人,热岛效应强度增加0.4℃。
程志刚杨欣悦孙晨徐雅晋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热岛MOD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