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激动内向整流钾通道对异丙肾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 目的: 1.观察内向整流钾通道激动剂扎考必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抑制效应及其电生理学机制。 2.观察内向整流钾通道激动剂扎考必利对ISO诱发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心律失常的抑制效应及其离子通道机制。 ...
- 李超红
- 关键词:心律失常异丙肾上腺素
- 文献传递
- 内向整流钾通道激动剂对异丙肾诱发心肌肥厚大鼠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内向整流钾通道激动剂扎考必利(zacopride,Zac)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发的心肌肥厚大鼠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1 51只SD大鼠(200~2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和ISO+Zac组(n=17)。连续7 d经腹腔注射5 mg·kg^(-1)ISO,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2利用体表心电图观察Zac对ISO诱发的心肌肥厚大鼠心律失常的效应;3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测Zac对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静息电位(RMP)、延迟后除极(DADs)及触发活动(TA)的影响。结果 1 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降低,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均增高(P<0.05),提示ISO诱发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成功;2体表心电图显示,ISO组肥厚大鼠88.89%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未观察到心律失常的发生。在连续7 d给予15μg·kg^(-1) Zac干预后,肥厚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降至11.11%(P<0.05);3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大鼠RMP由(-71.05±1.27)m V降低至(-69.38±1.21)m V(P<0.05);连续7 d给予15μg·kg^(-1) Zac后,RMP增加至(-73.86±1.33)m V,较对照组和ISO组均明显增大(P<0.05);4 ISO+Zac组大鼠单个心肌细胞DADs和TA发生率较ISO致心肌肥厚组明显降低,由88.24%降低至11.76%(P<0.05);5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大鼠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_(K1))明显降低,在给予Zac(15μg·kg^(-1))后I_(K1)明显增加(P<0.05)。结论选择性I_(K1)通道激动剂Zac可明显抑制ISO诱发的心肌肥厚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与它通过增强I_(K1)使膜电位负值增大和抑制延迟后除极的效应有关。
- 陈依春李超红杨明珠王晓露封启龙
- 关键词:心律失常内向整流钾通道延迟后除极心肌肥厚
- 内向整流钾通道激动剂对大鼠异丙肾诱发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内向整流钾通道(IK1通道)激动剂扎考必利(zacopride,Zac)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利用麻醉状态大鼠体表心电图观察Zac对ISO诱发心律失常的效应;2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Zac对大鼠右心室乳头肌细胞静息电位及ISO联合高钙诱发延迟后除极(DADs)和触发活动(TA)的效应。结果 1 ISO组大鼠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ST段下移;与之相比,ISO+Zac组大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从100%降至50%(n=6,P<0.05),1 h内室性期前收缩的个数从1 574±521降至33±40(n=6,P<0.05)。2 Zac(1μmol·L-1)使正常大鼠右心室乳头肌细胞静息电位从(-74.42±1.95)m V增加至(-78.50±2.07)m V(n=6,P<0.05)。3 Zac(1μmol·L-1)可明显抑制ISO联合高钙诱发的大鼠右心室乳头肌DADs和TA,使其发生率从93.75%降至25%(n=16,P<0.05),且这一作用可被1μmol·L-1Ba Cl2反转。结论选择性IK1通道激动剂扎考必利可明显抑制ISO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与它增强IK1,使膜电位负值增大和抑制延迟后除极有关。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适度增强IK1是一条可行的抗心律失常途径。
- 李超红陈依春翟旭雯封启龙
- 关键词:内向整流钾通道延迟后除极触发活动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