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嫚

作品数:4 被引量:8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冬小麦
  • 3篇小麦
  • 3篇
  • 2篇旗叶
  • 2篇籽粒
  • 1篇氮含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利用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积累
  • 1篇冬小麦旗叶
  • 1篇群体光合
  • 1篇群体光合性能
  • 1篇籽粒产量
  • 1篇籽粒淀粉
  • 1篇温光型
  • 1篇硝态氮
  • 1篇硝态氮含量
  • 1篇小麦高产

机构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尹钧
  • 4篇周苏玫
  • 4篇张嫚
  • 4篇张珂珂
  • 2篇贺德先
  • 2篇李磊
  • 1篇张春丽
  • 1篇张甲元
  • 1篇周燕
  • 1篇杨习文
  • 1篇张洁梅
  • 1篇石珊珊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减氮补水对小麦高产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8
2016年
在大田条件下,设自然降水(W_1)、适量补水(W_2,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5%)、充足补水(W_3,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85%±5%)3个水分处理和不施氮(N_1)、减氮(N_2,195 kg N·hm^(-2))、高氮((N_3,270 kg N·hm^(-2))3种氮肥水平,研究了减氮补水对小麦高产群体光照环境、光合性能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补水(N_2W_2)处理在灌浆期明显改善了群体的光照环境,距冠层顶部20~30 cm处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较高氮补水(N_3W_2、N_3W_3)处理提高34.5%,透光率提高10.8%;N_2W_2处理孕穗期叶面积指数最高,灌浆期下降速率最慢,高值(大于7.6)持续期较高氮和无氮处理延长3~4 d,光合势平均提高9.7%;减氮补水(N_2W_2、N_2W_3)处理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仍较高,但与N_3W_2处理差异不显著.N_2W_2处理旗叶的表观量子效率达0.101μmol CO_2·m^(-2)·s^(-1)、Pn维持在27.692μmol CO_2·m^(-2)·s^(-1),光补偿点(LCP)较低,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籽粒产量以N_2W_2处理最高.
张珂珂周苏玫张嫚石珊珊尹钧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性能
减氮适墒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针对黄淮冬麦区过量施氮的现象,研究了适量减氮在不同土壤墒情下硝态氮分布以及冬小麦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变化,为该地区小麦生产上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灌水处理,自然降水(W1)、适墒(W2,70%±5%)、足墒(W3,80%±5%)和3个施氮量处理(不施氮,N1;减氮施肥,N2:195 kg·hm^(-2);常规高量氮肥,N3:270 kg·hm^(-2)),测定了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量和籽粒产量。【结果】0—60 cm土层硝态氮(NO_3-N)的分布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随土壤墒情的增大而减少;>60 cm又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尤其是足墒(W3)加大了NO_3-N的淋溶,N2、N3水平下80—100 cm土层W3平均比W1高出了3.8 mg·kg^(-1)和4.2 mg·kg^(-1);减氮处理(N2)促进了NO_3-N吸收,成熟期0—20 cm土层NO_3-N比开花期平均降幅为2.3 mg·kg^(-1),高氮处理(N3)收获后土层中NO_3-N却有较多的富集。减氮适墒处理(W2N2)显著增加了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P<0.05),并促进氮素向籽粒的有效转运,尤其表现在叶片中;花前氮素转移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达最大,籽粒产量和籽粒中的氮素积累量分别比其他处理平均高出15.4%、27.3%,从而极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率和生产效率(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95 kg·hm^(-2),拔节后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70%±5%,是兼顾产量、氮肥吸收和生产效率的最佳处理。
张嫚周苏玫杨习文周燕杨蕊张珂珂贺德先尹钧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硝态氮含量
减氮适墒提高冬小麦旗叶光合潜力和籽粒产量被引量:21
2016年
针对目前小麦高产栽培中大量投入氮肥引起的土壤板结、肥效降低等突出问题,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大田条件下设置自然降水(W1)、适墒(W2,70%±5%)、足墒(W3,80%±5%)3个水分处理和3个氮肥水平处理,即不施氮肥(N1)、减氮(N2,195 kg hm^(–2))和高氮(N3,270 kg hm^(–2)),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功能期内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在W1和W2条件下,N2处理不同时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的光响应曲线逐渐上升的幅度均高于N1和N3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光响应曲线下降的幅度也大于N1和N3处理;在W3条件下,N2、N3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相近。N2W2处理的旗叶光合参数在开花期最具优势,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3.20μmol CO_2 m^(–2) s^(–1),光饱和点达1507.4μmol m^(-2) s^(-1),分别比其他处理平均提高21.4%和9.5%,而光补偿点最低,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潜能。连续两年产量结果显示,N2W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在9个处理中最高,差异显著(P<0.01);籽粒产量在9500 kg hm^(–2)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比W2和W3条件下的其他处理平均提高18.8%。上述结果表明,在适墒条件下施氮量从270 kg hm^(–2)减少至195 kg hm^(–2),能充分发挥旗叶功能期的光合潜力,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籽粒产量。
周苏玫张珂珂张嫚李磊张春丽尹钧贺德先
关键词:小麦旗叶光响应曲线
不同温光型专用小麦品种花后旗叶生理与籽粒淀粉积累特性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索不同温光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规律及其与植株生长状况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以2类温光型和3种筋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花后旗叶的生理特性和籽粒淀粉及组分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旗叶中叶绿素含量在灌浆前期(0~21d)维持较高,后期迅速下降,但2个弱筋型品种下降速度缓慢;半冬性品种旗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大于弱春性品种,而丙二醛(MDA)含量小于弱春性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筋型籽粒淀粉组分和总淀粉的积累动态以弱筋型品种最具优势,其直链淀粉含量均在花后14d进入快速增长期,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花后28d仍在持续增加,最终以半冬性弱筋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P<0.01)。灌浆前期(0~21d),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P<0.05);灌浆后期(21~28d),与直链淀粉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叶绿素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增大。由此可见,旗叶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的丙二醛含量在灌浆前期有利于直链淀粉的积累,后期有利于支链淀粉的积累。
张嫚周苏玫张甲元张洁梅李磊李武超张珂珂尹钧
关键词:开花后旗叶淀粉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