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东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河三门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URP术后严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严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提高TURP的安全性,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5—2013-12间1 668例实施TURP手术术后发生11例严重出血而再次手术止血的病例资料。结果 11例再出血患者经二次手术清除膀胱内血块,修整创面后均顺利恢复,随访3~6个月,均未再出现明显尿血。结论 TURP术后严重出血是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手术止血的重要原因,规范做好围手术期各项操作是减少或避免二次手术的关键之一。
- 王朝明林琳王宽左玉良王晓龙杨旭东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出血二次手术
- 317护宣教信息化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中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317护宣教信息化应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泌尿外科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317护宣教信息化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结石碎片直径、结石排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对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17护宣教信息化应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患者中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疾病康复。
- 林琳杨旭东田甜甜王志娟
- 关键词: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
- Circ-MALAT1靶向miR-101抑制膀胱癌细胞系SW780侵袭和迁移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circ-MALAT1靶向miR-101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方法将膀胱癌细胞系SW780分为si-NC组(转染si-NC)、si-circ-MALAT1组(转染si-circ-MALAT1)、miR-NC组(转染miR-NC)、miR-101组(转染miR-101 mimics)、(si-circ-MALAT1+anti-miR-NC)组(共转染si-circ-MALAT1和anti-miR-NC)、(si-circ-MALAT1+anti-miR-101)组(共转染si-circ-MALAT1和anti-miR-101)。RT-qPCR检测circ-MALAT1和miR-101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MALAT1和miR-10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膀胱癌组织中circ-MALA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miR-101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si-NC组比较,si-circ-MALAT1组中circ-MALAT1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侵袭、迁移细胞数明显下调(P<0.05),p-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01组中miR-10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侵袭、迁移细胞数明显下调(P<0.05)。与(si-circ-MALAT1+anti-miR-NC)组比较,(si-circ-MALAT1+anti-miR-101)组细胞侵袭、迁移细胞数明显上调(P<0.05),p-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降低circ-MALAT1表达并上调miR-101抑制膀胱癌细胞系SW780的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杨芒庄杨旭东王晓龙
- 关键词:膀胱癌PI3K/AKT信号通路
- 下调长链非编码RNA THUMPD3-AS1靶向miR-185抑制前列腺癌细胞C4-2迁移、侵袭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下调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HUMPD3-AS1靶向miR-185对前列腺癌细胞C4-2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方法分析前列腺癌细胞22RV1、DU-145、LNcap、C4-2和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2中THUMPD3-AS1的表达变化。将前列腺癌细胞C4-2分成对照组、si-NC组(转染siRNA对照剂)、si-THUMPD3-AS1组(转染THUMPD3-AS1 siRNA)、si-THUMPD3-AS1+Anti-miR-NC组(共转染抑制物对照剂、THUMPD3-AS1 siRNA)、si-THUMPD3-AS1+Anti-miR-185组(共转染miR-185抑制物、THUMPD3-AS1 siRNA),采用噻唑蓝(MTT)方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THUMPD3-AS1的靶基因,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二者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2比较,前列腺癌细胞22RV1、DU-145、LNcap、C4-2中的THUMPD3-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前列腺癌细胞22RV1、DU-145、LNcap比较,前列腺癌细胞C4-2中的THUMPD3-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si-NC组比较,si-THUMPD3-AS1组的前列腺癌细胞C4-2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迁移数目、细胞侵袭数目也明显减少,vimentin、MMP-2、MMP-9蛋白表达减少,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THUMPD3-AS1+Anti-miR-NC组比较,si-THUMPD3-AS1+Anti-miR-185组的前列腺癌细胞C4-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细胞迁移数目、细胞侵袭数目增多,vimentin、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拟物对照剂、WT共转染相比,miR-185模拟物、WT共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C4-2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01)。THUMPD3-AS1和miR-185互为靶向关系。与对照组、si-NC组比较,si-THUMPD3-AS1组前列腺癌细胞C4-2中miR-185表达水平明�
- 杨芒庄杨旭东王晓龙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迁移
- 肾素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肾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9月笔者临床遇到的2例肾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肾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例患者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1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血压、血钾均恢复正常,术后1周复查血肾素活性均明显下降,术后随访1例6个月、1例15个月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素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有较高的肾素活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等,磁共振成像(MRI)联合CT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肾脏部分切除为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王宽左晓晓王朝明余永福杨芒庄杨旭东
- 关键词:肾素瘤高血压低血钾
- 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CROES评分预测肾结石术后结石清除的价值对比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对比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CROES评分对肾结石术后结石清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189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CROES评分评价。统计结石清除率;对比结石清除和残留患者术前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CROE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预测结石清除的效能,对比三者预测结石清除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结石清除率为85.19%,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7.63%、82.61%;结石清除患者术前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CROES评分均低于结石残留患者(P<0.05),且不同术式结石清除与结石残留患者对比结果一致;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预测结石清除的AUC均高于CROES评分(P<0.05),且在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中结果一致。结论: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CROES评分均可预测肾结石术后结石清除,但改良RUSS评分、S.T.O.N.E.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CROES评分。
- 杨旭东王朝明林琳王宽王志娟
- 关键词:肾结石结石清除率
- 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复发性肾结石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复发性肾结石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复发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n=53例)和B组(n=59例)两组。A组行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B组行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前和术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P<0.05);术前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但A组上述指标低于B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复发性肾结石效果相当,但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相较而言,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缩短和住院费用减少,肾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 杨旭东王宽杨芒庄吴硕
- 关键词: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