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曙光
作品数:
6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廖专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
苏松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
于金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
苏晓菊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6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内镜
2篇
胰腺
2篇
胃部
2篇
胶囊内镜
1篇
星形
1篇
星形细胞
1篇
星状细胞
1篇
胰腺星形细胞
1篇
胰腺星状细胞
1篇
胰腺炎
1篇
症状
1篇
上消化道
1篇
上消化道内镜
1篇
糖尿
1篇
糖尿病
1篇
体检
1篇
体检人群
1篇
组织块
1篇
组织块法
1篇
组织块法培养
机构
6篇
第二军医大学
1篇
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6篇
廖专
6篇
朱曙光
5篇
李兆申
3篇
苏松
3篇
于金
2篇
钱阳阳
2篇
安薇
2篇
苏晓菊
2篇
赵安静
2篇
王天骄
2篇
杜寒
1篇
王家林
1篇
刘枫
1篇
胡良皞
1篇
刘善荣
1篇
李兆中
1篇
王洛伟
1篇
綦珂
1篇
杜亦奇
1篇
金晶
传媒
4篇
中华消化内镜...
2篇
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2篇
2017
4篇
2016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磁控胶囊内镜500例胃部检查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MGCE)在胃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接受MGCE检查的50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通过观察MGCE对胃部病变的检出率、通过时间、不良反应事件、清晰度和可视度,以及对比MGCE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对胃部局灶性病变检出情况,分析MGCE对胃部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MGCE胃部病变检出率为57.8%(289/500),胃部平均通过时间(106.0±101.1)min。胃部总体清晰度有效率为91.8%,可视度满意率为98.8%。与EGD在局灶性病变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可观察到MGCE检出病变能力好,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2.0%、85.7%和88.3%。本研究中除1例出现胶囊滞留并发症外(0.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MGCE对于胃部疾病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且性能稳定安全,可作为胃部疾病有效的检查工具。
顾元婷
朱曙光
苏松
杜寒
于金
赵朕华
安薇
苏晓菊
赵安静
廖专
李兆申
关键词:
胶囊内窥镜
胃部疾病
磁控胶囊内镜在体检人群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无症状体检人群中诊断胃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磁控胶囊内镜胃部检查的211例无症状体检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对受检者病变的检出情况,转胃镜检查情况,耐受度及安全性。结果211例受检者中,胃内局灶性病变检出率为9.5%(20/211),且男性受检者胃内局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受检者均顺利完成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无胶囊滞留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磁控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新型非侵人性胃部检查方式,在无症状人群中的胃部病变检出率较高,且安全性高、耐受度好,可作为无症状体检人群胃部疾病筛查的常规检查手段。
朱曙光
王家林
钱阳阳
周巍
杨婷
蔡晨
张静峰
李敏玉
郑国栋
刘晓
安薇
苏晓菊
廖专
李兆申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胃疾病
无症状人群
磁控胶囊内镜诊断老年小肠蛔虫症一例
被引量:1
2017年
蛔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常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累计有8—12亿人曾有过蛔虫感染,主要分布于经济不发达、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仅表现为间歇性腹痛、消瘦、乏力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蛔虫有钻孔习性,易在外界因素刺激作用下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该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不高,常规胃镜、结肠镜也无法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而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可突破小肠检查的盲区,极大提高肠道蛔虫感染的诊断率。现报道一例典型小肠蛔虫症诊治情况,并结合以往文献,报道如下。
朱曙光
于金
于金
杜寒
廖专
关键词:
肠蛔虫症
内镜诊断
肠道蛔虫感染
老年
磁控
蛔虫性肠梗阻
季节变化对消化性溃疡内镜检出率的影响:一项单中心10年内镜数据回顾研究
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0年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内镜检出率是否有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上消化道内镜操作例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及就诊状态患者的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是否不同。方法根据2004年至2014年中国农历节气变化规律,划分不同季节的时间段,并将内镜数据归类。不同性别、年龄组及就诊状态患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等计数资料行X。检验。以One—Way-ANOVA检测内镜操作例数及消化性溃疡检出例数是否有随时间增多或减少的趋势,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的方法检验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内镜检出率是否存在季节性差异。结果研究共导出了215692例内镜报告,其中33559例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1827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289例。不同性别、年龄组、就诊状态、年度、季节的患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胃溃疡(P〈0.01,OR=0.983,95%CI:0.976~0.987)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P〈0.05,OR=0.992,95%CI:0.986—0.997)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各季节上消化道操作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胃溃疡内镜检出率(P〈0.01,OR=1.04,95%CI:1.03—1.06)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镜检出率(P〈0.01,OR=1.05,95%CI:1.03~1.06)均有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冬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9.26%和8.38%,胃溃疡春季检出率较低(8.1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秋季检出率最低(5.88%)。结论在2004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内镜实施例数显著提升,并显示了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虽然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检出例数提升,但其检出率却显著下降。两种消化性溃疡都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检出率最高。
王天骄
高绥之
夏士博
赵朕华
朱曙光
苏松
王东
吴仁培
綦珂
李淑德
王洛伟
杜亦奇
刘枫
金震东
邹多武
廖专
李兆申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内镜
背侧胰腺发育不全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背侧胰腺发育不全的临床特征以及并发糖尿病、胰腺炎,同时合并其他器官先天畸形的情况。方法以“短胰”、“胰腺发育不全”、“球形胰腺”、“背胰”作为检索词,对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以“dorsal pancreas agenesis”、“short pancreas”、“pancreas hypoplasia”作为检索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背侧胰腺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胰头特征,并发糖尿病、胰腺炎及合并其他器官先天畸形的情况。结果国内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篇,剔除重复病例2例,共计21例;国外数据库共纳入文献61篇,共计70例病例。总计91例。患者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占比61.5%;其次是体检时发现,占比约15.3%;其他少见症状包括黄疸、乏力、上腹不适、糖尿病等。排除相关信息未描述的病例,胰头异常39例(61.9%);并发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38例(56.7%),其中胰岛素依赖18例,占血糖异常患者的47.4%;并发胰腺炎20例(26.7%),其中15例(75.0%)为急性胰腺炎,1例(5.0%)为复发性胰腺炎,4例(20.0%)为慢性胰腺炎;合并其他器官先天畸形33例(36.3%),其中21例次(63.6%)合并脾脏畸形,8例次(24.2%)合并心脏畸形,17例次(51.5%)合并多器官畸形(包括胃肠道畸形、奇静脉与下腔静脉融合、十二指肠及胆道闭锁、肾脏缺如等)。结论背侧胰腺发育不全是以背侧胰管缺失作为主要诊断标准。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胰腺炎。
苏松
徐茂锦
钱阳阳
顾园婷
朱曙光
王天骄
郭晓榕
廖专
李兆中
关键词:
胰腺
先天畸形
糖尿病
胰腺炎
改良组织块法培养C57BL/6小鼠胰腺星状细胞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改良传统组织块法培养C57BL/6小鼠胰腺星状细胞(PSCs),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快速获得大量小鼠PSCs的培养方法。方法分离C57BL/6小鼠胰腺组织,经胎牛血清清洗后剪切成0.5—1mm’组织块,经贴壁培养4d取原代PSCs,并传代。采用油红0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采用细胞免疫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α—SMA、Desmin表达。结果贴壁4d的原代PSCs多呈椭圆形或星形,胞质内大量脂滴,表达α-SMA及Desmin蛋白的细胞少;传代后细胞变大、伪足丰富,脂滴减少或消失,原代、传代PSCs的d—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3±0.071、2.290±0.055,传代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原代细胞(P〈0.05),表达Desmin蛋白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结论改良组织块法可高产和高纯度地获得小鼠静息态和激活态两种状态的PSCs,可以满足体外研究的需要。
赵朕华
王录美
刘牧云
朱曙光
于金
赵安静
胡良皞
满晓华
金晶
吴洪玉
高军
刘善荣
李兆申
廖专
关键词:
组织培养技术
胰腺星形细胞
细胞分离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