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娜 作品数:12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手掌腱鞘巨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女,51岁。发现右手肿物5年,逐渐缓慢生长,伴有压痛。MRI显示右手第3掌指关节周围见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呈分叶状,T_(1)WI呈等低信号,T_(2)WI呈混杂高信号,边缘可见线样低信号,邻近第3掌骨及指骨骨质形态欠规整,可见斑片状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DWI局部扩散受限,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线样低信号未见明显强化(图1)。 王寻 葛双 孔钰 程楠 党娜 董有文 高建英关键词:手掌 腱鞘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astleman病PET/CT显像1例 2019年 患者女,29岁。无明显诱因发热、乏力2周,同时感四肢酸痛、胸闷。查体:T 37.3℃,P 97次/min,R21次/min,BP 125/88mmHg,双侧颈部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PET/CT显像示:双侧颈部、锁骨区、纵隔内、双侧腋下、腹膜后、腹盆腔、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代谢增高;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为(3.4±1.94),平均1.9~4.2,直径大小(1.1±0.62)cm,平均0.5~1.4cm,脾脏代谢增高(SUVmax3.2),全身骨弥漫性代谢增高(SUVmax4.6)(图1)。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形态学符合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 CD),混合型。 党娜 高建英 孔钰 程楠 董有文 王寻关键词:淋巴组织增生 ^(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腹膜增厚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腹膜增厚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108例腹膜增厚患者,检查前临床均未明确病因且未进行治疗。观察腹膜增厚形式、病变范围、器官病变、腹膜及器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CT值、有无腹水等。通过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法,结合临床及显像资料,对病因及原发灶做出诊断,比较PET/CT、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及恶性腹膜增厚与结核性腹膜增厚之间的区别。结果108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性病变90例,良性病变18例。PET/CT、PET、CT分别诊断出69、58、51例恶性腹膜病变原发灶,未准确诊断21、32、39例。PET/CT、PET、CT在腹膜增厚病因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76.7%、64.4%、56.7%,特异度分别为72.2%、66.7%、83.3%,准确度分别为75.9%、64.8%、61.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2%、90.6%、9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8.2%、27.3%、27.8%。90例恶性腹膜增厚的SUVmax(7.4±4.9)高于7例非结核性良性腹膜增厚(1.9±1.1;t=5.372,P=0.000),但与11例结核性腹膜增厚(6.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P=0.795)。恶性腹膜增厚与结核性腹膜增厚患者年龄(t=5.218,P=0.001)、腹膜增厚形式(χ^(2)=7.182,P=0.007)、有无其他器官病变(χ^(2)=9.395,P=0.002)、有无腹水(χ^(2)=3.947,P=0.047)、是否伴发热(χ^(2)=41.74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及器官SUVmax、CT值、腹膜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腹膜增厚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恶性腹膜增厚的SUVmax高于非结核性良性腹膜增厚,但与结核性腹膜增厚其他显像及临床特点存在差异。 党娜 张谷青 高建英 孔钰 高明关键词:肿瘤 结核 ^(18)F-FDG PET/CT显像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病因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49例初诊HLH患者(男32例、女17例,年龄19~61岁)。观察并记录PET/CT显像结果及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PET/CT、PET、CT显像对HLH病因的诊断效能;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性HLH与非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性HLH间PET/CT显像特征及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系统肿瘤继发HLH的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淋巴结SUVmax、可溶性CD25(sCD25)预测继发HLH的AUC和最佳阈值。结果PET/CT、PET、CT在HLH病因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30/35)、8/10、84.4%(38/45)、93.8%(30/32)、8/13;77.1%(27/35)、6/10、73.3%(33/45)、87.1%(27/31)、6/14;62.9%(22/35)、5/10、60.0%(27/45)、81.5%(22/27)、5/18。不同病因组间淋巴结分布及边界、肝脾及骨骼病变特征、淋巴结及肝、脾、骨骼SUVmax、性别、年龄、WBC、中性粒细胞(ANC)、P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sCD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91~9.66,t值:3.75~7.90,z值:3.82~4.01,均P<0.05)。淋巴结SUVmax、sCD25为血液系统肿瘤继发HLH的预测因素[比值比(OR):1.28(95%CI:1.09~1.72)、1.56(95%CI:1.17~2.49),P值:0.004、0.013];预测最佳阈值分别为12.6、40028 ng/L,AUC分别为0.87、0.7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6%(31/35)和8/10、65.7%(23/35)和7/10;两者结合后AUC为0.83,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4.3%(26/35)和9/1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HLH病因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淋巴结SUVmax、sCD25为血液系统肿瘤继发HLH的预测因素。 党娜 孙英 董有文 张谷青 高明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嗜酸性粒细胞性筋膜炎18F-FDG PET/CT显像1例 2023年 患者男,58岁,全身疼痛6个月。2021年8月患者因受凉就诊于当地诊所,臀部肌注药物(具体不详)后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并逐渐出现双侧小腿、大腿、上肢疼痛,伴双下肢水肿、下蹲困难、双上肢上举受限、双手握拳不能。体格检查无关节疼痛、雷诺现象、口腔溃疡、牙齿片状脱落、皮疹、光敏感等不适。入院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未见异常,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39(0~15)mm/1 h(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26(0~6)mg/L,γ球蛋白百分比24.6%(11.1%~18.8%),肌酸激酶40(50~310)U/L;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阴性。 董有文 高建英 张谷青 孔钰 党娜关键词:Γ球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抗核抗体谱 雷诺现象 筋膜炎 ^99Tc-甲氧异腈显像在鼻部原发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99)Tc-甲氧异腈(MIBI)显像在鼻部原发NK/T细胞淋巴瘤疗效预测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点。方法对诊断明确的58例鼻部原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治疗效果进行分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疗效较佳组,稳定状态(SD)、病情进展(PD)为疗效欠佳组。疗效较佳组31例,疗效欠佳组27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扫描显示原发灶部位,鼻面部多处侵犯10例、鼻腔部28例、鼻咽部20例。所有患者于放化疗前后分别行^(99)Tc-MIBI SPECT/CT显像,计算每例患者断层扫描时病灶部位/头皮组织放射性(T/N)比值。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结果58例患者中,^(99)Tc-MIBI SPECT/CT显像明确诊断4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4.5%;58例患者治疗前原发灶T/N值为(3.9±1.9),治疗后为(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17);治疗前疗效较佳组T/N值(4.0±2.8)高于疗效欠佳组(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25);疗效较佳组患者治疗前T/N值(4.0±2.8)高于治疗后(1.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03)。治疗后鼻面部多处侵犯组患者T/N值(2.7±1.1)高于鼻腔组、鼻咽组(1.4±0.6、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4.39;P=0.035,0.032);T/N值变化率(0.13±0.21)低于鼻腔组、鼻咽组(0.51±0.25、0.4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4.96;P=0.048,0.033);鼻腔组治疗后与治疗前T/N值比较,治疗后(1.4±0.6)低于治疗前(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17);鼻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T/N值比较,治疗后(1.6±0.7)低于治疗前(3.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28);鼻面部多处侵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T/N值比较,治疗后(2.7±1.1)低于治疗前(4.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78,P=0.07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99)Tc-MIBI作为一种功能性显像,可以提高病情诊断能力,及时进行疗效预测,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高建英 党娜 程楠 徐文贵 霍力 崔瑞雪关键词: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治疗前胃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胃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分析影响胃癌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7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在本院行PET/CT全身显像,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及视觉分析。不同病理分型、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脏器转移组间原发灶SUVmax值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原发灶部位组间SUVmax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原发灶最大厚度值与原发灶SUVmax值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66例原发灶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2-fluro-D-deoxy-glucose,^(18)F-FDG)显像阳性,灵敏度94.3%,SUVmax9.6±4.9;PET显像灵敏度肠型胃癌高于非肠型胃癌〔33/33(100%)vs 27/31(87.1%)〕、非粘液腺癌高于粘液腺癌〔54/55(98.2%)vs 12/15(80.0%)〕。PET/CT对胃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50.0%、76.2%、81.3%、60.0%;PET/CT提示23例患者存在脏器转移,以肝转移最常见。对各组间原发灶SUVmax值比较:肠型胃癌高于非肠型胃癌(12.2±6.3 vs 7.9±4.1,P=0.008)、非粘液腺癌高于粘液腺癌(12.9±7.1 vs 5.7±2.0,P=0.001)、伴脏器转移高于无脏器转移(13.1±7.5 vs 7.4±2.0,P=0.016);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原发灶部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最大厚度值2.3±1.4与原发灶SUVmax值无相关(r=0.075,P>0.05)。结论PET/CT检查在胃癌原发灶诊断及淋巴结、脏器转移探查中具有重要价值,病理分型、脏器转移是影响原发灶SUVmax值的相关因素。 党娜 孔钰 董有文 高建英 程楠 王寻关键词:胃癌 多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2022年 患者女,58岁,体检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发现“肝脏多发低密度灶”7年余,多次超声复查未见明显变化;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双肺见弥漫分布的大小不等实性结节影,最大者1.8 cm×1.3 cm×1.0 cm,边界清,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图1A);肝内多发团块状略低密度影,大者4.4 cm×4.0 cm×3.0 cm,局部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增强后呈环形强化,中央呈相对低密度而见“牛眼征”及“棒棒糖征”(图1B);L3椎弓左侧及左侧横突见骨质破坏及2.3 cm×1.3 cm×1.6 cm软组织密度影,边缘骨质硬化(图1C)。 褚瑶 王洪杰 陈雨各 党娜 陈月芹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幕上肿瘤所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幕上肿瘤所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发生机制及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86例幕上占位患者,观察并记录幕上病灶位置、数量、大小、SUVmax值、CT值、与基底节关系、是否伴发水肿等情况及小脑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比较CCD患者与非CCD患者间显像差异,分析幕上病灶SUVmax、最大径与小脑AI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CCD患者14例,非CCD患者72例,CCD发生率16.3%;CCD患者与非CCD患者原发灶是否累及基底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7,P=0.006);CCD患者小脑AI[(0.27±0.09),(0.05±0.02),t=6.847,P=0.003]、原发灶最大径[(3.98±1.09)cm,(2.36±1.61)cm,t=2.011,P=0.040]均大于非CCD患者。CCD患者小脑AI与原发灶最大径存在显著正相关(r=0.375,P=0.02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辅助诊断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幕上肿瘤原发灶累及基底节区更易导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原发灶大小与小脑AI具有相关性。 杜敏 党娜 陈月芹 张谷青 孙占国 王小强关键词:幕上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CT显像联合MRI高分辨成像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合并难治性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与MRI高分辨成像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合并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2例FCD合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18)F-FDG PET/CT显像及MRI高分辨成像,并对图像进行PET/MRI异机融合。采用卡方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PET/CT、MRI、PET/MRI异机融合对患者癫痫灶的定位效能;根据患者性别、病灶部位、癫痫灶病理类型、癫痫发作类型、疗效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亚组间FCD合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放射性分布不对称指数(AI)之间的差异。结果在42例患者中,MRI、PET/CT、PET/MRI异机融合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85.7%(36/42)、95.2%(40/42)、100.0%(42/42),致痫灶定侧率分别为71.4%(30/42)、92.9%(39/42)、95.2%(40/42),定位率分别为57.1%(24/42)、81.0%(34/42)、88.1%(37/42)。MRI与PET/CT对致痫灶的定侧率及定位率差异(χ^(2)=6.574、5.570;P=0.010、0.018)及与PET/MRI异机融合的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率及定位率差异(χ^(2)=6.385、8.571、10.118;P=0.012、0.003、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MRI与PET/CT的病灶阳性率及PET/CT与PET/MRI异机融合的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率及定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84、2.024、0.210、0.819;P=0.139、0.155、0.647、0.365)。将PET/CT、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对致痫灶的定位情况行Kappa一致性检验,得出Kappa=0.721,提示两者在致痫灶定位上较为一致。颞叶型癫痫患者的SUVmax值低于、AI值高于颞叶外型患者(分别为7.4±1.3比9.6±1.6、15.5±2.6比12.9±2.4;t=5.154、6.083;P=0.001、0.001)。疗效良好组(根据Engel疗效分级系统,Ⅰ~Ⅱ级为疗效良好)患者的SUVmax值高于、AI值低于疗效不佳组(Engel疗效分级系统,Ⅲ~ 党娜 孙英 张谷青 董有文 艾慧芳关键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