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冉红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癌
  • 2篇卵巢癌化疗
  • 2篇卵巢肿瘤
  • 2篇内膜
  • 2篇内膜癌
  • 2篇化疗
  • 2篇基因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癌
  • 1篇地西他滨
  • 1篇药物耐药
  • 1篇移植瘤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估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刘辉
  • 5篇李冉红
  • 2篇陈晨
  • 1篇王雪萍

传媒

  • 3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分子干扰RNA干扰相关基因表达对卵巢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3大恶性肿瘤之一,导致的患者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与生命。目前卵巢癌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而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卵巢癌细胞的耐药性逆转作用,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而小分子干扰RNA(siRNA)是由双链RNA在多种酶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小片段双链RNA,可与同源的靶mRNA互补结合,特异性降解靶mRNA。因此,通过设计针对性的siRNA干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如Id1、STAT3、MDR1、BAF57及CXCR4等表达,可提高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卵巢癌细胞耐药性逆转研究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李冉红陈晨刘辉
关键词:基因表达卵巢肿瘤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与卵巢癌化疗药物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目前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的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IAP),陆续有研究结果发现,XIAP基因与卵巢癌化疗药物耐药密切相关,这对于卵巢癌的化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笔者拟就于细胞生物学角度从细胞凋亡着手介绍XIAP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调节,以及目前XIAP基因与卵巢癌化疗药物耐药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陈晨李冉红刘辉
关键词:卵巢肿瘤
外阴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5年随诊报道1例被引量:1
2016年
1病例报告 患者,39岁,因发现外阴包块8^+月,明显长大伴瘙痒2月于2010年3月15日第1次入院。8^+月前发现左侧外阴一大小约5 cm×3 cm包块,未感不适,未予重视。2月前自感包块长大,伴瘙痒,平时月经规则,偶感腹痛、腰胀和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至每日2~3次,无发热、腹泻、尿频、尿痛等不适。
李冉红刘辉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梭形细胞肛门坠胀术后病检肠道反应
地西他滨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地西他滨组(AZA组)、顺铂组(DDP组)、醋酸甲羟孕酮组(MPA组)、AZA+DDP组、AZA+MPA组、DDP+MPA组、模型组,每组3只,各实验组给予相应药物(1μg/g单用或各1μg/g联合),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3d一次尾静脉注射给药,共给药8次。处理后观察各组裸鼠瘤体生长情况;取出瘤体后,计算抑瘤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Western blot和TUNEL染色法分别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AZA+DDP组抑瘤率最高,而AZA组抑瘤率最低。AZA组、AZA+DDP组、AZA+MPA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显示明显的非甲基化条带,其余组则主要显示甲基化条带。AZA组、AZA+DDP组、AZA+MPA组这三组之间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模型组(P<0.05);DDP组、MPA组、DDP+MPA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指数为模型组<3个单药组<3个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逆转内膜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恢复RASSF1A蛋白生物学功能,增强DDP与MPA的药效,对临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李冉红王雪萍刘辉
关键词:地西他滨去甲基化RASSF1A基因
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子宫内膜癌(E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肿瘤之一。EC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因此目前急需寻找特异度和敏感度高的肿瘤标志物,用于E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随着肿瘤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目前发现多种肿瘤标志物可用于E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笔者拟就近期所研究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旨在为EC的诊断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李冉红岳驰刘辉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预后妇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