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阳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变动回水区
  • 3篇冲淤
  • 2篇三峡水库
  • 2篇水库
  • 2篇抗震
  • 2篇冲淤特性
  • 1篇丹江口库区
  • 1篇单元法
  • 1篇地下厂房
  • 1篇地下洞室
  • 1篇电站
  • 1篇电站地下厂房
  • 1篇动力计算
  • 1篇动力计算模型
  • 1篇洞室
  • 1篇堵头
  • 1篇蓄水
  • 1篇蓄水期
  • 1篇有限单元法
  • 1篇三峡工程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江西省水利科...
  • 1篇长江设计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杨阳
  • 4篇陈立
  • 4篇肖明
  • 2篇徐程
  • 1篇罗优
  • 1篇张志国
  • 1篇牟春来
  • 1篇陈俊涛
  • 1篇刘同宦
  • 1篇黄杰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水运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影响三峡水库出库沙量的因素及程度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受上游来沙量减少和水库运用等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出库沙量显著减少.本文依据相关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区别分析了长江上游干、支流来沙条件的变化和三峡水库运用对三峡出库沙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程度,揭示了三峡入库沙...
陈立杨阳何小花平妍容徐程唐荣婕
关键词:贡献率
试验性蓄水期嘉陵江长江交汇河段的冲淤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变动回水区河段的侵蚀基准面在蓄水期抬升,在消落期和汛期逐渐恢复为天然状态,其冲淤调整特点不同于自然条件.以三峡库区嘉陵江与长江交汇河段为例,分析了175m试验性蓄水期前后交汇河段冲淤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175m试验性蓄水以前,交汇河段由于上游来沙持续减少出现了累积性冲刷,175m试验性蓄水以后,侵蚀基准面的抬升抑制了交汇河段的冲刷发展态势;其中支流嘉陵江来沙量减少的程度高于长江干流以及2008-2012年汛期汇流比大于2003-2007年,使得嘉陵江支流河段继续冲刷,而长江干流河段转为淤积.175m试验性蓄水前后交汇河段年内汛淤枯冲的基本规律未变,但主要走沙期由汛后推迟到了次年的水位消落期,走沙量减少.
杨阳陈立黄杰平妍容刘同宦
关键词: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冲淤特性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三角碛浅滩冲淤与碍航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变动回水区河段的侵蚀基准面在蓄水期抬升,在消落期和汛期逐渐恢复为天然河段状态,因此变动回水区内碍航浅滩的冲淤特性将发生改变。以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三角碛浅滩段为例研究浅滩年际年内的冲淤及碍航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水库蓄水位抬升到175 m前,三角碛浅滩段年内遵循"汛淤枯冲"的规律,年际间则由于上游来沙量大幅减少,水流处于不饱和状态而表现为累积性冲刷,且随着水流不饱和程度的提高,冲刷强度增大;2008年汛后三峡开始试验性蓄水后,三角碛浅滩段由天然河段变为变动回水区河段,下游侵蚀基准面的抬升使河段具有淤积的趋向,上游来沙减少和下游侵蚀基准面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本河段冲刷强度显著下降,同时也未出现累积性淤积的现象。由于年内泥沙输移过程发生改变,主要走沙时期从汛末推移到次年的消落期,在通航标准不变的前提下,三角碛浅滩段的碍航程度可能会有所上升。
唐荣婕陈立杨阳徐程
关键词:变动回水区浅滩冲淤碍航特性
地下洞室动力计算模型合理截取范围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FLAC3D软件对地下洞室动力计算模型截取范围进行研究。选取四类常见岩体,每类岩体分别横向截取1.5倍~5倍洞径围岩生成六种模型,在FLAC3D中,对各类岩体各模型加载地震波,通过比较相同岩类不同模型监测点变形情况,得出地震计算中模型合理截取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当模型横向围岩截取范围超过2倍洞径时,计算结果随模型截取范围变化不大,综合计算结果精确性及计算效率两个方面因素,可认为地下洞室动力计算模型横向合理截取范围为2.5~4倍洞径,并且当围岩岩性条件较差时可适当选取较大的模型截取范围。
杨阳肖明
关键词:地下洞室动力计算
动接触力法用于地下厂房结构震损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地下厂房衬砌与围岩的动力相互作用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接触面黏结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该算法考虑了接触面间的黏结作用,可模拟计算动力作用下接触面的黏结接触、滑动接触和分离三种状态,适合地下厂房混凝土结构和围岩这种大型复杂接触系统动力计算.基于此接触面算法,采用自主开发的动力计算平台SUCED,对映秀湾水电站主厂房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数值分析表明:考虑接触面粘结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是合理而有效的,计算结果揭示了地下厂房结构的震损演化过程与特点,为其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阳肖明陈俊涛
关键词:抗震设计
均质土石坝不同因素与漫顶破坏模式的内在联系被引量:7
2014年
进行了均质土石坝漫顶破坏水槽试验,试验中观测到3种漫顶破坏模式:陡坎蚀退冲刷溃决模式、剪切蚀退坍塌溃决模式和浸泡剥蚀破坏模式,不同破坏模式溃口形成和发展阶段坝体破坏类型差异较大.坝高、筑坝材料、漫顶流量和坝顶抗侵蚀能力非均匀分布等因素影响坝体破坏方式,如坝顶非均匀冲刷产生的束水作用造成的"凹形"蚀退、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筑坝材料强弱导致的剪切或陡坎蚀退和坝高大小导致的陡坎蚀退或浸泡剥蚀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不同位置侵蚀速率,共同决定了漫顶破坏模式,而后者对漫顶破坏过程和溃坝参数(破坏持续时间、最大下泄流量等)影响较大.
罗优陈立郝婕妤杨阳
关键词:土石坝漫顶溃决破坏模式
考虑接触面损伤及连续脱开的堵头稳定计算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3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提出了在高内水压下考虑接触面损伤及连续脱开的堵头稳定计算方法。在堵头潜在滑动面上模拟接触面单元,以接触面单元为基础,计算高水头作用下堵头接触面单元损伤程度。在损伤严重部位将会发生接触脱离,对于与内水接触的脱离部位,内水将入侵其中,从而导致接触面持续脱开。最终得到堵头抗滑过程中,堵头与外部接触的有效作用面及接触面单元损伤程度,按损伤程度对接触面单元的凝聚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减,从而计算出堵头的整体安全系数,为工程实践提供较准确的理论依据。将此算法应用于毛儿盖导流洞堵头稳定校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了考虑接触面损伤及连续脱开的有限元计算堵头稳定方法是合理而有效的。
杨阳肖明
关键词:有限单元法堵头稳定分析接触面安全系数
丹江口库区大孤山分汊段冲淤变化及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由于水位的抬升,变动回水区河段一般会发生累积性淤积,而在上游修建水库后,由于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变动回水区河段的冲淤特性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逆转。以丹江口水库大孤山分汊河段为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上游建库前后不同时段变动回水区分汊河段的冲淤调整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968-1985年大孤山分汊段发生累积性淤积,右汊汊道内累积性淤积显著大于左汊,呈萎缩之势,支流堵河的入汇使得右汊堵河口以下淤积幅度小于右汊口门段。2003年以后,上游来沙量大幅减少,大孤山分汊段由累积性淤积转为冲刷,且右汊冲刷幅度显著大于左汊;丹江口水库坝前水位抬高之后,大孤山分汊河段成为变动回水区的下段,该河段的冲淤变化趋势将取决于水位抬高、挟沙能力下降与上游来流不饱和输沙共同作用的结果。
徐程陈立唐荣婕杨阳
关键词:分汊河段冲淤特性变动回水区
水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抗震计算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地下结构是水电站地下厂房抗震设计的关键,我国现行规范尚未对其抗震设计方法作出明确规定。结合汶川地震中映秀湾地下厂房结构震灾调查,采用拟静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法分别进行结构受力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映力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的破坏情况,为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拟静力法计算结果偏安全,但其对顶拱、牛腿等局部结构计算有一定不合理之处;反应谱法能展现结构的薄弱部位,便于抗震加固,但在与围岩接触的结构分析中存在较大误差;时程法能精细反映地下结构的地震受力过程,计算结果与震害调查吻合较好,便于更为经济的工程设计。建议对安全级别高、规模大或处于高地震烈度区域的地下厂房结构采用时程法进行计算。
张志国杨阳牟春来肖明
关键词:抗震计算拟静力法反应谱法时程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