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12例(140条肢体)资料,术后3、6、12个月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开通病变肢体129条,手术技术成功率92.1%(129/140),治疗病变血管164支。术后3、6和12个月下肢缺血临床症状Fontaine分期与术前比较均改善(P<0.01)。术后3、6和12个月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均较术前的0.56±0.32显著增加,分别为0.97±0.11(t=-13.572,P=0.000),0.85±0.23(t=-11.588,P=0.000),0.71±0.26(t=-6.661,P=0.000)。术后3、6和12个月靶血管的再狭窄率分别为14.4%(23/160)、28.2%(42/149)和43.8%(63/144),无截肢。结论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创、安全、有效,能迅速恢复下肢血流,改善缺血症状,避免截肢,近期疗效满意。
- 陈占刘军张军张在兴林瑞敏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腔内治疗
- 超声引导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腔内射频闭合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将接受超声引导腔内射频闭合术+下肢浅静脉硬化剂注射+浅表静脉曲张团块切除术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术后复发率及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VC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引导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的特点。
- 崔智淼陈占刘军林瑞敏李天润
- 关键词:硬化剂注射下肢静脉曲张
- 药物涂层支架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比较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月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例(86条肢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选择药物支架置入术,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43)和介入治疗组(n=43)。常规治疗组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介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1年治疗期内复查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内径、踝肱指数(ABI)以及比较再狭窄和截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AB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 0. 05)。治疗后1年,介入治疗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均<0. 01)。治疗后1个月两组ABI均有所提高;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ABI均逐渐下降;治疗后1、3、6、12个月,介入治疗组ABI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治疗后1年,介入治疗组再狭窄率(23. 25%vs 58. 14%,X^2=10. 840,P=0. 001)、截肢率(2. 33%vs 18. 60%,X^2=4. 468,P=0. 034)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并能改善下肢缺血程度以及降低治疗1年后截肢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 刘军林瑞敏陈占张军张在兴
-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再狭窄踝肱指数
- 尿激酶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及对相关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分为导管溶栓组(30例)和系统溶栓组(22例),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血栓溶解率、双侧下肢周径差和凝血指标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不良反应和临床体征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静脉通畅评分、双侧下肢大小腿周径差、临床症状、凝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导管溶栓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8.5±2.0)少于系统溶栓组(12.4±2.9),P=0.000;血栓溶解率(56.2±26.0)优于系统溶栓组(39.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导管溶栓组术后双侧大腿中段、小腿中段周径差明显少于系统溶栓组(P<0.05);导管溶栓组术后下肢水肿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皮肤色泽改变率等均优于系统溶栓组(P<0.05);导管溶栓组牙龈出血发生率(3.3%)显著少于系统溶栓组(27.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少于系统溶栓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PT、APTT、TT值较系统溶栓组显著升高(P<0.05),而FIB值较系统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较系统溶栓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凝血指标影响显著。
- 刘军林瑞敏陈占张军张在兴张玉林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血栓溶解疗法凝血酶原时间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组48例采用美敦力公司DCB球囊扩张,必要时给予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以DSA随访,比较2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再狭窄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恶性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狭窄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恶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狭窄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恶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远期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时的病变血管管腔丢失、再狭窄率。
- 张军林瑞敏刘军陈占张在兴欧云崧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药物洗脱支架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预测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接受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82例患者,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未狭窄组(7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各影响因素对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血肌酐、C反应蛋白、病变长度、术前Rutherford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再狭窄组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未狭窄组,NLR明显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是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计数和NLR是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淋巴细胞计数和NLR预测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74、0.905,NLR预测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90.0%。结论NLR对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崔智淼陈占刘军林瑞敏李天润
- CEA、CA19-9在胆石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析胆石症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胆石症患者(根据术前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52例和上升组46例)和44例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血清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在治疗胆石症患者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正常组与对照组间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升组患者的CEA、CA19-9及炎症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正常组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升组的患者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中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与胆道炎症有着一定的联系,胆道炎症较为严重时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上升。
- 王明锋陈占杜剑刘军贾利猛林瑞敏欧云松
- 关键词: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胆石症
- 乳腺癌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
- 2024年
-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发生PICC相关上肢DVT的1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65)和利伐沙班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乳腺癌专科信息和启动抗凝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部位、手术情况、放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导管功能失用率、上肢DVT复发率、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了轻微出血。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治疗乳腺癌患者PICC相关上肢DVT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利伐沙班可能更方便患者出院后使用。
- 李伟陈占鲁磊王冰涛尚宏清
-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血栓利伐沙班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其中采用肝癌切除+脾切除20例,肝癌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例,肝癌切除+脾动脉结扎13例,单纯肝癌切除12例,观察4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肝癌切除患者和肝癌切除+脾动脉结扎患者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低于肝癌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肝癌切除+脾切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纯肝癌切除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CD8^+T细胞比较明显高于其他3组,CD4^+和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联合对脾脏进行处理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 王明锋陈占杜剑刘军贾利猛林瑞敏欧云松
- 关键词:肝肿瘤脾功能亢进手术方式
- 利伐沙班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导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利伐沙班治疗。利用SPSS22. 0软件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及治疗前后测量患肢周径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 <0. 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6. 0%明显高于对照组72. 0%(χ2=5. 36,P=0. 0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凝血指标D-D、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而PT、APTT则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膝上20 cm处、膝下15 cm处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 71,P=0. 02);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伐沙班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刘军林瑞敏陈占张军张在兴张玉林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利伐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