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炉水循环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炉水循环泵是机泵一体的高温高压无轴封泵,运用ANSYS-CFX软件对365WLB-965型炉水循环泵样机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工况下,数值模拟与真机试验的扬程及效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扬程基本相符,模拟效率高于真机试验效率。在高温高压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部存在少量旋涡,导叶内部旋涡较多;随着流量的增大,流动更加稳定,叶轮流域速度分布更加均匀,导叶内部旋涡越来越少;在1.2Q流量时,流动最为稳定;流量继续变大时,旋涡重新出现,但相对稳定;泵体内部流动紊乱,旋涡较多,局部存在低压区;球体截面直径减小的过程中,旋涡越来越多,旋涡随流量的增大逐渐减少,流动速度随流量的增大逐渐增大。炉水循环泵应避免在小流量区运行,可对其导叶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炉水循环泵样机额定工况下的性能。
- 赵飞孔繁余段小辉柏宇星
- 关键词:炉水循环泵高温高压流场分析
- 基于SAMCEF Rotor的高速泵转子临界转速分析
- 为了提高高速泵的可靠性,利用专业的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软件SAMCEF Rotor对高速矿用抢险泵转子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转子的动力特性--临界转速及其振型,根据径向轴承参数建模,分别采用一维梁模型,二维傅里叶模型和三维实体...
- 段小辉孔繁余冯子政黄丹宋艳文
- 关键词:转子系统临界转速振型高速泵
- 基于正交试验的炉水循环泵导叶优化设计被引量:5
- 2018年
-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导叶进行优化设计,选取导叶进口安放角、扩散角、喉部面积为因素,根据正交表选取9组作为试验组,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各试验组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与原导叶性能对比并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导叶参数对炉水泵性能影响程度不同,3个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进口安放角、喉部面积、扩散角,其中进口安放角对炉水泵扬程与效率影响程度不同,对扬程影响较大,其余对炉水泵扬程和效率影响程度相同;根据正交法所选取的最优试验组合为α_3=16.2°,θ=8°,F_3=37×50 mm^2.最后通过原导叶的模拟结果与真机试验数据的对比可知,数值计算方法是可行的.由此可知,正交法可用于炉水泵的优化设计,通过调整主次因素来提高炉水泵的性能,更好地为火电厂水循环提供保障.
- 段小辉孔繁余赵瑞杰刘莹莹谈倩艳
- 关键词:炉水循环泵导叶正交试验
- 转速对离心泵作透平性能影响的试验与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为揭示转速对泵作透平效率的影响规律,该文以一比转速为66,叶轮采用透平专用叶轮的离心泵反转作透平为对象,完成了900到2 100 r/min间隔300 r/min,共5个不同转速运行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透平扬程与轴功率均随流量增大而增加,效率曲线先上升后下降。CFD计算值与运用比例定律理论计算值较吻合,但CFD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变速对效率的影响。试验性能参数与运用比例定律理论计算值存在一定偏差,流量偏差最小,扬程偏差其次,轴功率偏差最大。额定转速运行时,试验最高效率为69.83%;降20%与40%转速运行时,效率较额定转速时分别下降了2.82%与6.34%。分析表明,降速对容积与机械效率呈负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升速对效率呈非线性正向影响。透平部分工况运行时,偏离额定工况越远,效率下降越明显,降速运行对提高效率效果越显著。在水力条件及强度均满足的前提下,透平尽量维持或略高于额定转速运行,有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研究结果对透平高效经济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 王桃孔繁余陈凯段小辉苟秋琴
- 关键词:离心泵透平计算机仿真转速经济运行
- 基于SAMCEF Rotor的高速泵转子临界转速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提高高速泵的可靠性,利用专业的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软件SAMCEF Rotor对高速矿用抢险泵转子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转子的动力特性--临界转速及其振型,根据径向轴承参数建模,分别采用一维梁模型,二维傅里叶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计算比对,得到了各自的坎贝尔图和临界转速及振型。研究表明,三种模型吻合的状态基本一致,设计方案避免了工作转速达到临界转速产生共振现象。根据转子动力学分析软件SAMCEF Rotor分析研究,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比较完善,分析结果较为精确,且一维及二维模型求解法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低,求解耗时短。
- 段小辉孔繁余冯子政黄丹宋艳文
- 关键词:ROTOR转子系统临界转速振型高速泵
- 高温高压泵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6年
- 高温高压泵输送高温高压介质,水力结构特殊,其内部流动、部件状况、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对其水力及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或试验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泵的性能。本文阐述了高温高压泵内部流场、密封、水力部件、压力脉动以及转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未来高温高压泵的发展趋势。
- 段小辉孔繁余李洋刘莹莹赵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