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仁林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棉尘
  • 1篇症状
  • 1篇特异
  • 1篇特异体质
  • 1篇气道
  • 1篇气道反应
  • 1篇气道反应性
  • 1篇吸烟
  • 1篇内毒
  • 1篇内毒素
  • 1篇呼吸道
  • 1篇呼吸道症状
  • 1篇反应性
  • 1篇肺功
  • 1篇肺功能
  • 1篇肺功能改变

机构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2篇李德鸿
  • 2篇马庆晏
  • 2篇周晓燕
  • 2篇孙仁林
  • 1篇陈巍
  • 1篇陈巍

传媒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接触棉尘工人呼吸系统早期反应──症状与肺功能改变被引量:4
1994年
163名棉纺厂新工人(既往无棉麻粉尘接触史)入厂10周后随访发现:40人(24.5%)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未观察到典型"星期一症状"。各车间症状阳性率呈现随可吸入棉尘浓度或内毒素水平升高而上升的趋势,γ=0.94,P<0.01。肺功能改变:入厂后FVC比入厂前平均上升125.3ml,P<0.01;FEV1平均上升87.59ml,P<0.01。FEV1在入厂后占入厂前的比例平均为103.8%,其中仅1例低于80%。班后FVC比班前平均下降46,08ml,P<0.01;FEV1平均下降16.46ml,P<0.05。班后FEV1下降率≥5%者22人(13.5%),≥10%者7人(4.3%)。上述改变与吸烟、暴露水平等因素无关。
马庆晏李德鸿孙仁林易赛丽周晓燕陈巍
关键词:棉尘内毒素呼吸道症状
新工人接触棉尘初期气道反应性的改变
1997年
为研究棉尘病发病机制,对163名棉纺厂新工人,于接尘10周前、后分别进行氯化乙烯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测定车间空气中可吸入性棉尘浓度。结果表明:各组工人在入厂后激发试验FEV1下降值均大于入厂前,其中吸烟者的下降程度大于不吸烟者。未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暴露后FEV1下降率大于5%、小于10%者9人(5.52%),大于10%、小于20%者7人(4.29%),大于20%者3人(1.84%);且以特异体质者较多,尤其是在10%~20%这一水平,高达6人(18.75%),而非特异体质者仅1人(0.77%)。提示:暴露后工人气道反应性增强与棉尘、吸烟。
马庆晏李德鸿孙仁林周晓燕陈巍
关键词:棉尘气道反应性吸烟特异体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