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福莉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英语
  • 4篇语篇
  • 3篇新闻语篇
  • 2篇英语新闻
  • 2篇英语新闻语篇
  • 2篇社会
  • 2篇话语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导课
  • 1篇德里罗
  • 1篇典礼
  • 1篇读写
  • 1篇读写能力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维度
  • 1篇行为者
  • 1篇学者
  • 1篇演讲
  • 1篇异声

机构

  • 10篇中国传媒大学
  • 4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北京物资学院
  • 1篇北京广播学院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2篇侯福莉
  • 2篇严玲
  • 1篇邓磊
  • 1篇张鹏
  • 1篇王淑花
  • 1篇耿芳

传媒

  • 3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现代传播(北...
  • 1篇中国外语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语言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非英语专业新生开设入学指导课之设想及实践
2002年
本文针对非英语专业新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所遇到的问题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准备(ReadinessforStudy)等有关理论 ,提出了为新生开设入学指导课 (OrientationforFreshmen)的设想 ,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证明 ,指导课不但给新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方法 ,更能尽早消除其入学诧异 (EntranceShock) ,优化其心理状态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侯福莉邓磊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高校
“传媒英语”作为大学英语高级阶段课程的需求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传媒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后所迫切需要的,是提高他们"传媒英语能力"和"传媒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保证。该课程拟设为两段:针对所有专业学生的Media ESP1段和针对传媒相关专业学生的Media ESP2段课程。对"传媒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和课程描述说明,该课程的开设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侯福莉严玲
关键词:传媒英语大学英语
论ESP评估中的争议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ESP评估一直是ESP研究领域的焦点和难点。评估ESP能力的思路应与ESP教学相结合,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能力、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等非纯语言知识和能力也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习者ESP素质,从而使这些ESP评估中的干扰因素也成为权重不同的评估因子而存在。ESP评估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习者自发、自主地探索性学习。
严玲侯福莉
关键词:语言能力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互文性与语义隐含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讨论了语篇互文性的本质、表征及功能。互文是人类交往和认知的方式,互文性主要表征为转述语:作者/说者试图通过采用不同的转述语,让不同的声音参与语篇交际,形成"异质话语",使各种声音交织和互动,以期实现语义的隐含表达。最后以一则英语新闻语篇为例,揭示了互文性通过转述语实现语义隐含的过程。
侯福莉
关键词:互文性转述语英语新闻语篇
美国毕业典礼演讲中劝说的三种诉求被引量:3
2012年
在美国教育传统中,毕业被认为是重要的人生时刻,被赋予了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标志着一段求学生活的结束和新的人生历程的开始,因此,毕业典礼就成为校方一年一度的盛事。每到毕业季,各大高校邀请知名人士来给即将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做毕业演讲。
侯福莉
关键词:毕业典礼诉求劝说教育传统知名人士
对中外教评价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视角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研究采用量化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两名中、外教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评价做对比研究,旨在发现评价的差异和引起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整体看中教比外教评阅更宽松;从分项看,中教在内容上评价更宽松,在语法上较严格,外教对内容的要求更高,对语法的评判更宽松。差异源于中外教评价英语作文不同的视角,对两个不同视角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作文要求和评判标准问题、对英语写作教学方法问题、对汉式英语和语言迁移等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侯福莉耿芳
《华尔街日报》中华为企业形象的“话语—历史”分析
2023年
以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法为主要理论框架,并辅以Van Leeuwen的社会行为者表征理论,分析2016—2021年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新闻语料,研究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如何刻画华为的他塑企业形象。新闻话题历经从普遍积极到普遍消极的历时演变;新闻话语刻意将各类社会行为者划分为“群内成员”与“群外成员”,形成敌我阵营;新闻报道通过使用各种话语策略,将华为刻画为“新兴的科技巨头”“‘激进的’行业竞争者”“国有/国控的‘傀儡’”和“巨大威胁”四类形象。最后,批评美国媒体及主流舆论界对中国及中国企业的另类误读。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维持自塑形象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媒体刻画的他塑形象。
张鹏侯福莉
关键词:《华尔街日报》
从唐·德里罗《白噪音》反观“后人类”生存样态
2021年
当下,生物科技、媒介与数字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已然将人类带入“后人类”时代,尽管文学界和艺术界不乏对于“后人类”的种种想象,但人类对于“后人类”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唐·德里罗《白噪音》中刻画的后现代人物可以视为“赛博格”式的“后人类”雏形,理解书中人与媒介共生、人与符号交融以及被改造的“赛博格”三种“后人类”生存形态,有利于反观当下的“后人类”生存空间及生存样态,帮助我们理解“后人类”和人类自身。
张鹏侯福莉
关键词:《白噪音》后人类
美报新闻语篇中指示语的语用隐含义探究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以《纽约时报》中的新闻语篇为例,主要探讨了美国报刊新闻语篇中三种指示语的偏离用法:人称近距全指"we";人称远距泛指"man/person";作为时间指示语的虚拟语气结构。这三种偏离用法蕴含丰富的文化隐含义,对其进行合理阐释和解读,有助于对美国社会的深层文化进行理解,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媒介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侯福莉
关键词:指示语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异声同啸”与语义隐含——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被引量:1
2010年
侯福莉王淑花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新闻语篇英语人物话语文论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