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波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如果说”假设句的主句标记使用情况考察被引量:1
- 2016年
- 从跨语言来看,假设句的主句使用标记并不具有普遍性,并且一般来源于代词,但"如果说"句的主句标记除源于代词的指代性标记之外,还有承接性和转折性的。通过对大规模真实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如果说"句的主句标记出现频率极高,其中指代性标记"那么"的出现频率超过60%,远远高于汉语其他假设句中指代性标记的出现频率,这同"如果说"句的表义偏向和"那么"的强推理性有关。
- 董秀英程波涛
- 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
- 豫剧之所以有建国后的繁盛局面,自是在此之前不断蜕变的结果。引发豫剧变革的因素众多:清末民初,社会、文化转型导致豫剧外部生存环境的转换,引发了豫剧组成结构的裂变;五四时期所进行的“戏剧改良运动”,豫剧卷入其中;上世纪二三十...
- 程波涛
- 关键词:生活习俗
- 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问题评析被引量:2
- 2016年
- 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面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富有借鉴意义的解决办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种种看法作出了评析,同时指出,无论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切合教学实际,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
- 董秀英程波涛
-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直观化
- 汉语虚拟范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016年
- 国外将"虚拟"看作与动词的屈折形态相联系的一种语气类型,国内对"虚拟"的性质、范围等认识还存在争议,对虚拟范畴的典型成员"假设"的理解有分歧,汉语违实假设的研究还不够。"虚拟"是一个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全句功能语法范畴,形态只是其句法实现手段之一,需要从类型学的视角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
- 程波涛
- 观演场所变迁与近代豫剧功能的演化
- 2016年
- 豫剧在近代经历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其中观演场所的变迁折射出豫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互动。从庙宇神台到茶园戏园再到戏院剧场,豫剧的演出从民众神权信仰与生活习俗的表达到市民的日常化娱乐及豫剧商品属性的萌生,再到民众教育运动中豫剧艺术身份的强化,反映着近现代豫剧变革的外部条件和驱动因素。
- 程波涛
- 关键词:民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