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伟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0~3岁婴幼儿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适合0~3岁婴幼儿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138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0~3岁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开塞露分次塞肛)和对照组(68例,生理盐水灌肠联合开塞露分次塞肛)。对两组肠道清洁度和耐受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肠道清洁优良率和回盲部到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耐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开塞露分次塞肛法可取得满意的肠道清洁效果,患儿耐受率高,且费用低、安全、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利伟赵小琴刘鸿赵长安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开塞露灌肠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对儿童血红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不同年龄段儿童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致病性及对儿童血红蛋白值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研究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上消化道溃疡病例246例,根据胃镜和Hp检查结果将其分为3组: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组(A组)65例,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组(B组)154例,Hp阳性上消化道溃疡组(C组)27例,75例Hp阴性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计数以及不同年龄段患儿Hp感染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患儿Hp总阳性率为73.58%,在〈3岁、3岁-、6岁~、10~17岁年龄段中Hp阳性率分别为70.83%、71.19%、72.63%、77.94%,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0.00%、61.02%、66.32%、63.24%,Hp阳性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20.83%、10.17%、6.32%、14.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C组患儿血红蛋白值[(103.52±28.27)g/L]明显低于A组[(125.85±11.42)g/L]、B组[(127.82±11.94)g/L]和对照组[(127.41±8.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红蛋白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感染对儿童上消化道黏膜的致病性与年龄无关,Hp感染对儿童血红蛋白值的影响与其所引起的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高利伟刘鸿赵长安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儿童血红蛋白胃炎
-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特点及胃镜检查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胃镜检查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具有上消化道疾病症状并在研究医院行胃镜检查的病例327例,根据年龄分为婴儿期(小于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0岁)和青春期(10~17岁),记录患儿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胃镜检出上消化道疾病阳性率为97.2%,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病变者占61.9%;(2)共检出15种病变,常见的疾病类型有慢性浅表性胃炎(88.4%),随着年龄增加发生比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溃疡占8.9%,其中胃溃疡占34.5%,十二指肠溃疡占65.5%;(3)上消化道疾病主要伴随症状为反复腹痛、恶心呕吐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比率分别为69.1%、35.8%、12.5%,其中具有2种及以上症状的患儿占20.8%;幼儿期(1~3岁)反复脐周痛的发生比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脐周痛发生比率减少,反复上腹部痛发生比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腹痛的患儿中上消化道溃疡检出率为6.2%,在〈3岁患儿中伴反复恶心呕吐的发生比率(50.8%)明显高于≥3岁患儿的发生比率(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病种和症状表现多样,并随着年龄发生变化,胃镜可安全检出多种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熟悉儿童胃镜适应证并普及胃镜检查技术可使更多的患儿受益。
- 高利伟赵长安刘鸿
- 关键词:儿童胃镜消化道疾病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