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竹君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炎
  • 10篇衰竭
  • 10篇急性肝
  • 9篇乙型
  • 9篇慢加急性肝衰...
  • 9篇急性肝衰
  • 9篇急性肝衰竭
  • 9篇肝衰
  • 9篇肝衰竭
  • 8篇乙型肝炎
  • 8篇肝硬化
  • 7篇预后
  • 7篇病毒
  • 5篇代偿
  • 4篇失代偿
  • 4篇细胞
  • 4篇慢性
  • 4篇抗病毒
  • 3篇代偿期肝硬化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常州市第三人...

作者

  • 20篇曹竹君
  • 15篇谢青
  • 11篇王晖
  • 4篇安宝燕
  • 4篇项晓刚
  • 4篇刘柯慧
  • 3篇赖荣陶
  • 3篇郭清
  • 3篇汤伟亮
  • 3篇蔡伟
  • 2篇周惠娟
  • 2篇陈榕
  • 2篇王云
  • 1篇徐玉敏
  • 1篇陆小波
  • 1篇刘昱含
  • 1篇余敏杰
  • 1篇刘芸野
  • 1篇胡沛
  • 1篇莫瑞东

传媒

  • 10篇肝脏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死亡标志物角蛋白18片段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据《J Viral Hepat》2019年7月报道】题:细胞死亡标志物角蛋白18片段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作者CAO ZJ等)失代偿期肝硬化大量的肝细胞死亡将导致肝内炎症,促进系统性炎症反应形成和加剧。
曹竹君王晖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细胞死亡疾病进展标志物预后系统性炎症反应
人血清白蛋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人体血浆中一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参与行使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介绍了HS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结构与功能,并总结了HSA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不良反应。HSA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多功能分子,不仅可以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近年来其结合转运、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循环功能、维持内皮细胞稳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非胶体功能也受到广泛重视。HSA结构易受到疾病环境的影响,翻译后修饰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变化,如N末端或C末端截断、糖基化、第34个半胱氨酸残基(Cys-34)氧化等,其中Cys-34氧化程度与肝硬化病程进展及生存结局相关。除了可以预防腹腔穿刺引流大量腹水后的循环功能紊乱,HSA在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BP)等多种肝硬化并发症的管理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非SBP感染、腹水的长期管理、肝性脑病、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HSA的治疗效益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张宸溪曹竹君项晓刚谢青耿嘉蔚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角蛋白18裂解片段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血清角蛋白18及其裂解片段在肝病诊断方面的应用潜力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强烈兴趣,但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该文总结和探讨了循环血角蛋白18裂解片段M30及M65水平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意义以及应用前景。
曹竹君刘柯慧王晖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坏死
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最新进展——定义、发病机制及临床管理被引量:12
2017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组由慢性肝病为基础、急性肝内外损伤为诱因,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早期高死亡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是肝外器官衰竭是ACLF区别于急性肝衰竭的本质所在。ACLF病程急、病情复杂且危重等特点引发了学界对这一高病死率临床综合征的关注并开展一系列研究。一、定义与诊断标准目前ACLF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础上遭受一种或多种急性损伤打击导致造成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其短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曹竹君谢青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大鼠发病机制酒精性肝损伤自发性腹膜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感染问题:发生、特征及其对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一组由慢性肝病为基础、急性肝内外损伤为诱因、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早期高病死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免疫功能紊乱(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重叠免疫功能障碍),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菌群紊乱,肠内菌群/相关细菌产物的易位等病理生理学特点,ACLF易发生感染。感染是诱发ACLF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经验性抗菌素治疗在感染相关ACLF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竹君谢青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细菌感染预后
免疫功能紊乱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目前重症肝病最常见的类型,病情凶险,短期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肝移植是唯一确切的治疗措施[1]。根据近几年大型的国际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出的数据,欧美地区ACLF的28 d非移植存活率约70%[2-3]。而在中国,ACLF的28 d非移植存活率仅50%[4-5]。紧缺的供肝资源、昂贵的手术费用和有限的医保覆盖率等均限制了肝移植在我国ACLF救治中的应用。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早预防和处理各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也是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聚焦ACLF发病机制,总结其中核心环节免疫功能紊乱对疾病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作一综述。
辛敏曹竹君谢青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手术费用重症肝病前瞻性队列研究短期预后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高病毒载量组226例(48.2%);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和21例(9.2%,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μg/L(P<0.05)、血清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安宝燕王云项晓刚陈利文闫蕾曹竹君丁叶舟汤伟亮林兰意谢青王晖
关键词:肝细胞癌HBVDNA载量预后
常用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常用血液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HBV-ACLF患者137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是否生存,将其分为死亡组(69例)与生存组(68例)。收集患者基线与入院后14 d的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计算并比较入院后14 d的各项指标与基线的差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入院后14 d,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RP、PCT、血清肌酐(sCr)和INR的增高值均显著大于生存组患者(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WBC、NE%、sCr、PCT和INR增高是影响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患者入院后14 d血清TBil、WBC、NE%、sCr、PCT、INR较基线增高的程度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值均<0.001)。结论患者入院后14 d的血清TBil、WBC、NE%、sCr、PCT、INR较基线增高程度对HBV-ACLF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安宝燕冯明洋王筱寅曹竹君蔡伟谢青王晖
关键词:预后
白蛋白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中的新认识被引量:2
2021年
肝硬化的特征是无症状肝内长期炎症、细胞外基质重塑和持续胶原沉积。持续纤维化伴随肝细胞局灶性增生破坏原有的肝小叶结构导致再生结节形成[1]。病情隐匿,门静脉压力逐渐升高,临床表现为腹水、黄疸、凝血障碍、水肿等。急性失代偿(AD)是指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HRS)、肝癌等并发症,是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张宸溪曹竹君谢青
关键词:门静脉压力失代偿期肝硬化凝血障碍再生结节
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予以集落刺激因子对症治疗,5年长期随访并观察其转归。评估疗效、复发率,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值(Stiffness值),比较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的临床事件(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肝癌或者死亡)发生。结果54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了PR治疗,获得SVR的患者有35例。15例患者在第1次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9例、8例、2例、1例患者分别在第2、3、4、5次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仅有1例患者在获得SVR6周后出现复发。抗病毒治疗期间,患者的肝硬度值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SVR组治疗后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结束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发现,SVR组患者的肝硬度值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并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NSVR组患者的肝硬度值没有改善。在平均为60个月的随访中,NSVR组新增3例肝癌患者,SVR组则无人发生。两组临床事件发生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水:P=0.0168,RR=0.2353(95%CI 0.039~1.422),HCC:P=0.0391,RR=0.0000]。结论对于基因1型慢性丙肝代偿期肝硬化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能有效抑制病毒,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既往治疗失败患者,多次治疗及延长疗程能提高SVR率。获得SVR后的复发率低,能减少肝癌等临床事件的发生,缓解肝硬化进展。
张曹庚项晓刚刘柯慧曹竹君谢青王晖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期随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