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莉

作品数:9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碳储量
  • 4篇土壤
  • 4篇不同林龄
  • 3篇植被
  • 3篇生物量
  • 3篇物量
  • 2篇杉木
  • 2篇土壤碳
  • 2篇根系
  • 2篇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氧化酶
  • 1篇养分
  • 1篇优势种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杉木人工林

机构

  • 9篇湖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杜虎
  • 9篇彭晚霞
  • 9篇曾馥平
  • 9篇陈莉
  • 7篇宋同清
  • 6篇王华
  • 5篇宋敏
  • 4篇韩畅
  • 3篇陈莉
  • 2篇张芳
  • 1篇张芳
  • 1篇胡芳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磷钾养分空间异质性被引量:41
2017年
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建立500 m×500 m长期监测样地,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喀斯特森林土壤磷钾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TP)、全钾(TK)、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分别为(1.60±0.76)g/kg、(5.42±2.74)g/kg、(5.74±3.63)mg/kg、(5.20±2.96)mg/kg;磷钾养分含量均为中等变异,变异强度为AP>AK>TK>TP。研究区土壤TP、TK、AP、AK变异函数值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决定系数均很高(0.671-0.995),TP、AP呈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TK、AK呈弱空间自相关。TP、AP的变程较长,分别为336.00 m和373.50 m,空间连续性较好,TK、AK变程较短(33.30 m、64.50 m),空间依赖性较强。土壤TP表现为坡下(含洼地)含量高,坡上含量较低;AK表现为坡中含量高于洼地含量;AP、TK呈斑块破碎化分布。海拔、坡度和地面凹凸度是土壤磷钾养分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磷钾养分存在不同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关联性,这为小流域尺度上土壤养分管理、可持续利用策略、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王华陈莉陈莉宋同清陈莉宋敏宋同清曾馥平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地统计学
广西不同林龄硬阔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8
2017年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硬阔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个不同林龄阶段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阔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514.44 t·hm^(-2))>成熟林(439.92 t·hm^(-2))>幼龄林(325.29 t·hm^(-2))>中龄林(315.27 t·hm^(-2))>近熟林(214.64 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79.12~179.17 t·hm^(-2),占总碳储量的23.09%~43.84%,随林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凋落物层为0.91~2.32 t·hm^(-2),占总碳储量的0.21%~0.76%,随林龄的增长呈"W"型变化趋势。土壤层为120.55~335.27 t·hm^(-2),占总碳储量的56.16%~76.91%,随林龄的增长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最大(72.35~173.07 t·hm^(-2)),占植被层碳储量的28.92%~76.58%,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乔木层碳储量以树干为最大,为44.99~110.87 t·hm^(-2),占植被层碳储量的17.98%~47.77%,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根、枝、叶所占比例分别为4.46%~11.82%、4.52%~11.90%、1.95%~5.09%,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王华苏樑宋同清曾馥平彭晚霞杜虎陈莉张芳
关键词:土壤碳
不同钙浓度对两种岩溶植物幼苗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该研究采用砂培法,以狗骨木(Swida wilsoniana)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两种岩溶植物为研究对象,用不同钙离子(Ca^(2+))浓度(设为5、35、70、150、300 mmol·L^(-1)的5个水平)的营养液进行培养,研究其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狗骨木和南酸枣的株高在5 mmol·L^(-1)时最大,之后随Ca^(2+)浓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南酸枣在300 mmol·L^(-1)时有所回升。两种植物的根、枝、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着Ca^(2+)浓度增加而减少。狗骨木叶、枝、根的生物量分配比率为根>枝>叶,南酸枣在35 mmol·L^(-1)时表现为根>枝>叶,其他在Ca^(2+)浓度下均为枝>根>叶,叶生物量分配少。狗骨木和南酸枣的丙二醛(MDA)含量在150 mmol·L^(-1)时最低,且狗骨木的低于南酸枣。钙胁迫下,与南酸枣相比,狗骨木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两种植物在5和150 mmol·L^(-1)的Ca^(2+)浓度下各项指标处于较适水平,而在300 mmol·L^(-1)的高钙离子浓度下受到明显的胁迫,对比两种植物,狗骨木较南酸枣在高钙浓度下有更好的适应性。
张芳宋敏彭晚霞曾馥平杜虎胡芳陈莉苏樑
关键词:幼苗生物量还原糖抗氧化酶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根系构型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灌丛、次生林、原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分析了各阶段4个优势种的根系构型参数,探讨该特殊生境条件下植物根系构型的差异性、相似性以及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1)各个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拓扑指数TI均趋向于0.5,呈叉状分支结构,并表现为次生林(0.57)>原生林(0.49)>灌丛(0.46),有利于根系在贫瘠且浅薄的土壤环境中拓展生存空间。(2)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在34.29cm以上,平均为37.01cm,增加连接长度对植物在养分贫瘠的喀斯特土壤环境的生存有利。(3)次生林根系分支率低于灌丛和原生林,这是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对环境所采取的不同适应策略。(4)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根系的横截面积比均符合Leonardo da Vinci法则,且不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5)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在土壤养分、水分获取及土壤空间拓展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性。研究认为,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异质性很强的生境下,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的根系均为叉状分支结构,且均以较长的连接长度和较低的分支率策略适应其特殊的生态环境。
苏樑杜虎王华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陈莉陈莉
关键词:根系构型拓扑指数DA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最优采样数被引量:8
2019年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明确采样数对多样性的影响,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在82个采样点内,随着采样点增加,不同分类水平的土壤细菌类群数量有增多趋势;当采样点达到82个时,检测出的土壤细菌类群达44门99纲180目356科630属和269822个OTU;82个土壤样品中所检测出的细菌类群平均有28.8门60.9纲108.1目206.8科239.6属和3290.5个OTU,其中门、纲、目分类水平上优势类群所占比例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4.51%)、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18.43%)、根瘤菌目(Rhizobiales)(12.50%)。取样数量对检测出的土壤细菌类群数量有显著影响:在门、纲、目、科的分类水平上,36个、57个、72个、78个样品基本上可代表82个样品监测出来不同分类水平的细菌多样性信息;在属和OTU的分类水平上,当样品数量达到82个时检测出来的相应细菌类群数仍在不断地增加。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木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较高的细菌多样性水平,该研究为细菌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莉陈莉陈莉宋同清彭晚霞王华曾馥平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47
2016年
基于广西北部杉木主产区4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研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种林龄杉木植被与土壤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345.59 t·hm^(-2))>成熟林(331.14 t·hm^(-2))>近熟林(299.11 t·hm^(-2))>幼龄林(187.60 t·hm^(-2))>中龄林(182.81 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34.80~134.55 t·hm^(-2),占总碳储量的18.6%~38.9%,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层为1.26~2.07 t·hm^(-2),占总碳储量的0.4%~1.1%;土壤层为149.24~206.02 t·hm^(-2),占总碳储量的61.9%~80.0%.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33.51~133.7 t·hm^(-2))最大,占92.8%~98.9%.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以树干(20.98~95.68 t·hm^(-2))最大,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2.6%~72.6%,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枝、叶碳储量分别占4.8%~11.0%和11.1%~14.2%,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在过熟林阶段有所上升;根的碳储量占11.3%~12.3%,波动较小,比较稳定.
兰斯安杜虎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韩畅陈莉苏樑
关键词:生物量碳储量杉木
木论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被引量:24
2016年
基于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西南坡一条垂直样带16个样方的调查资料,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木论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垂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16个样方中共记录植株5089个,分属48科90属120种。(2)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下坡位以小果厚壳桂(Cryptocarya austrokweichouensis)和灰岩棒柄花(Cleidion bracteosum)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中坡位以长管越南茜(Rubovietnamia aristata)和罗伞(Brassaiopsis glomerulata)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上坡位以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和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以及群落内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都发生了变化。(3)物种生活型方面,常绿树种所占的比例高于落叶阔叶树种,针叶树种仅出现在山顶。(4)沿海拔梯度物种丰富度及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均符合单峰格局,峰值出现在坡腰位置。(5)β多样性指数起伏较大,总体上β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
兰斯安宋敏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杜虎韩畅陈莉覃文更
关键词:Α多样性Β多样性木本植物
广西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被引量:38
2017年
为了解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地下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以广西杉木、马尾松主产区5个不同林龄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获取标准木根系生物量、灌草根系生物量和林分细根生物量,并测定其碳含量,分析其不同林龄阶段地下根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地下根系总生物量分别在9.06—31.40Mg/hm^2和7.91—53.40Mg/hm^2之间,各林龄阶段根系总生物量总体上呈现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马尾松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分各层次根系碳含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细根;杉木、马尾松地下根系碳储量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同,杉木、马尾松林不同林龄阶段各层次根系和土壤细根总碳储量分别在7.56—21.97Mg/hm^2和8.86—29.95Mg/hm^2之间;地下根系碳储量总体上以乔木根系占优势,且随林龄的增大其比例呈增加的趋势。
韩畅宋敏杜虎曾馥平彭晚霞王华陈莉苏樑
关键词:碳储量根系杉木马尾松
广西不同林龄软阔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11
2017年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软阔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不同林龄阶段的42个1000 m2样地进行调查,研究各林龄阶段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软阔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421.98 t·hm^(-2))>过熟林(405.23 t·hm^(-2))>近熟林(218.74 t·hm^(-2))>中龄林(172.94 t·hm^(-2))>幼龄林(164.20 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除过熟林阶段植被层>土壤层外,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除成熟林阶段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其余阶段均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32.03~222.43t·hm^(-2),占总碳储量的30.03%~55.28%,随林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凋落物层为1.51~3.58t·hm^(-2),占总碳储量的0.69%~1.56%,随林龄的增长呈"M"型变化趋势。土壤层为117.33~294.54 t·hm^(-2),占总碳储量的44.06%~75.69%,随林龄的增长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最大(27.53~220.50 t·hm^(-2)),占植被层碳储量的16.77%~54.41%,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乔木层碳储量以树干为最大,为16.99~167.91 t·hm^(-2),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1.70%~76.15%,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根、叶所占比例分别为9.07%~18.60%、1.59%~6.62%,随林龄的增长而减少;枝的碳储量占3.08%~13.41%,随林龄的增长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在过熟林阶段有小幅度的下降。
陈莉宋敏宋同清王华曾馥平彭晚霞杜虎韩畅苏樑
关键词:土壤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