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艳

作品数:53 被引量:44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心病
  • 18篇冠心病
  • 12篇中医
  • 10篇血瘀
  • 8篇血瘀证
  • 8篇证候
  • 8篇瘀证
  • 5篇中药
  • 5篇细胞
  • 4篇证候要素
  • 4篇冠心病血瘀证
  • 4篇靶点
  • 4篇辨证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组学
  • 3篇凋亡
  • 3篇动脉
  • 3篇心悸
  • 3篇血管
  • 3篇药理

机构

  • 53篇中国中医科学...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贵州中医药大...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深圳...
  • 1篇北京小白世纪...
  • 1篇山东步长制药...
  • 1篇山东丹红制药...

作者

  • 53篇董艳
  • 46篇王阶
  • 17篇刘咏梅
  • 16篇姚魁武
  • 13篇高嘉良
  • 11篇姜文睿
  • 11篇李军
  • 8篇陈光
  • 7篇熊兴江
  • 7篇张振鹏
  • 4篇邢雁伟
  • 4篇段练
  • 4篇何浩强
  • 3篇张盈颖
  • 3篇刘超
  • 2篇杨光
  • 2篇张辉
  • 2篇陈恒文
  • 1篇杨晓忱
  • 1篇张云

传媒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世界中医药
  • 4篇中医杂志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1
  • 4篇2020
  • 13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心绞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来人们成功的运用多种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的多种心绞痛动物模型,但随着中医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心绞痛模型已经不能满足中医证候多样化的需求,影响了中药处...
姜文睿张盈颖董艳姚魁武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动物模型
冠心病相关细胞凋亡及中药抗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冠心病相关细胞凋亡及中药抗凋亡机制,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异常凋亡密切相关。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线粒体、死亡受体和内质网应激介导的途径是细胞凋亡的3个主要方式,其受...
董艳刘咏梅王阶
关键词:冠心病细胞凋亡中药
冠心病相关细胞凋亡及中药抗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董艳朱爽冯岚岚刘咏梅王阶
泛血管疾病的中医内涵及防治策略
2025年
泛血管疾病以血管病变为共同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危害心、脑、肾及四肢等重要器官,是当前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之一。既往由于学科分支较细,各个学科过度关注局部的病变,导致泛血管疾病作为一个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重要性被临床忽视。泛血管疾病在病理上的整体性、防治上的综合性和个体性使得其十分契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血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通过中医“血脉”“经络”“藏象”和“脏腑-经络”理论,有助于全面理解泛血管疾病的复杂性,提供更加系统的治疗方案。泛血管疾病中医证候存在“痰瘀滞虚”演变,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瘀、痰”证候相关,治法以活血化痰为主,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别有不同的具体药物和作用机制。泛血管静脉病变与中医“虚、瘀”证候相关,中医治法以益气活血为主,可以达到抑制静脉血栓形成、改善静脉性溃疡、抗静脉内皮损伤的作用。泛血管微循环病变与中医“滞、瘀”密不可分,治法以行气通络为主,对冠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肺微血管病变、胰腺微血管病变均有良好疗效。泛血管淋巴管病变与中医“水、瘀”证候相关,治法以活血利水为主,可以达到促进淋巴管生成、增强淋巴液回流的作用。此外,中医药结合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升早期识别和个性化治疗的效率,实现泛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综合管理。由此可见,中医药防治泛血管疾病将大有可为。
王阶李军董艳陈聪刘咏梅刘超刘兰椿孙璇
关键词:血瘀辨证论治人工智能
心悸虚证治疗古方采撷被引量:2
2017年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其中由虚证所致者甚多,其虚不仅在心,亦与肾、肝胆及脾胃等脏腑相关,故其治法多以养心定悸为主,或兼调补脏腑,各随其所虚而补之,而古书所载治疗虚悸的方药多而繁杂,其载有虚悸相关内容的古籍有40余部,记载方药400余首。将古籍中常用方剂进行整理归纳,便于临床辨证选用。
董艳姚魁武徐鹏翔王阶
关键词:心悸虚证古方治疗
试论《伤寒杂病论》中无形水饮的证治被引量:10
2018年
中医水饮大多认为与水肿,或水液停聚于身体局部所致的胸腔积液、尿潴留等相关,其常被视为可见、可闻或可触的有形之邪。但是,临床上笔者发现许多无明显水肿或积液表形的患者,仍然有水饮内停的其他指征,且运用化饮利水方药后疗效显著。故重温经典,反思张仲景水饮之治,发现水饮确有有形与无形之分。而无形水饮致病既可以显现出痰饮、支饮之动象,又可以表现为留饮、伏饮的静象。其病机关键在于水气交结,而临床论治可遵张仲景温阳化气利水之法,从肺脾肾三焦辨治。
董艳姚魁武高嘉良姜文睿王阶
关键词:水饮无形水肿积液
汗法理论的应用与思辨被引量:12
2021年
汗法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在《伤寒论》中已运用广泛。张子和将其吐法、下法共称为"攻邪派"三法。汗法位于八法理论之首,与其他治法不可分离。解表剂可归属于发汗剂,但汗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解表剂,同时并非所有的太阳表证都单单使用汗法。要准确把握发汗的力度,以辨证的角度来理解汗法的禁忌证。由此可见,汗法运用的过程中不可拘泥于古、不懂变通,而应当注意辨别思考,以更好地治疗疾病。
朱爽冯岚岚董艳王阶
关键词:汗法解表剂禁忌证
试论《伤寒杂病论》中无形水饮的证治
中医水饮大多认为与水肿,或水液停聚于身体局部所致的胸腔积液、尿潴留等相关,其常被视为可见、可闻或可触的有形之邪。但是,临床上笔者发现许多无明显水肿或积液表形的患者,仍然有水饮内停的其他指征,且运用化饮利水方药后疗效显著。...
董艳姚魁武高嘉良姜文睿王阶
关键词:水饮无形水肿积液
辨姜及其炮制品药理和临床运用特点被引量:22
2018年
生姜、干姜、生姜汁、炮姜和煨姜均源于植物姜的根茎,5者皆同出一物,为临床常用中药,但炮制方法完全不同,性味归经及功效特点亦有差异。探究姜不同炮制品临床运用之异,当首推《伤寒杂病论》,书中所载经方用姜者数量近半,涉及生姜、干姜、生姜汁及炮姜等品种。现代研究亦发现诸姜所含化学成分含量亦不完全相同,药理作用也各有偏重,故它们的运用不能混为一谈。然而,临证时医家常遇药源不足或炮制不当之状,故目前诸姜临床运用较为混乱。因此,该文通过梳理诸姜源流、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对比它们的性味归经及药理作用,总结其功效特点及运用规律,以期为诸姜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董艳姚魁武王阶
关键词:药理
冠心病相关细胞凋亡及中药抗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综述冠心病相关细胞凋亡及中药抗凋亡机制,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异常凋亡密切相关。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线粒体、死亡受体和内质网应激介导的途径是细胞凋亡的3个主要方式,其受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多种凋亡因子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节。中药复方或提取物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的3条途径,或调节凋亡途径中的关键因子、信号通路或靶基因等,发挥显著的心肌或血管保护作用。
董艳刘咏梅王阶
关键词:冠心病细胞凋亡中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