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胜
-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课堂之外——微生物学“翻转课堂”的改革实践被引量:61
- 2016年
- 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程论文、主题讨论、在线答疑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实现了教学由"课程传授"向"知识内化"转变,学生不仅掌握了微生物学相关知识,而且能够自主串联、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课堂翻转。
- 陈雯莉胡胜
-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 蓝细菌16S rRNA双甲基化酶基因ksgA的进化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及功能验证
- 2016年
- 为研究核糖体小亚基rRNA双甲基化酶基因ksgA的进化关系、蛋白结构和功能,利用MEGA 5.2软件构建了37种蓝细菌ksgA基因和16SrDNA的系统进化树,通过SWISS-MODEL分析和预测KsgA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并通过克隆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strain PCC 6803、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strain PCC7120和聚球蓝细菌Synechococcus elongates sp.strain PCC 7942的ksgA基因对大肠杆菌ksgA突变体进行了异源互补。结果表明:ksgA基因在蓝细菌中与16SrDNA进化分支高度相似,且体现出蓝细菌进化的聚类特征;蓝细菌KsgA甲基化酶与该蛋白家族的其他蛋白质拥有共同的保守结构、催化位点和配体结合位点;克隆的3种蓝细菌ksgA基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互补大肠杆菌ksgA基因的功能。
- 王婧蓝胡胜王莉陈雯莉
- 关键词:蓝细菌蛋白结构预测SWISS-MODEL
- '大微云'时代的博物馆陈列设计理念浅论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和'云'和'大数据'等概念随着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空前深刻的影响.本文站在普通观众和博物馆的角度总结'大微云'时代的特征,即资源丰富且高度共享、个体的需求和价值...
- 胡胜陈喜群王长清
-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信息技术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学家陈华癸先生的教学科研实践对培养一流人才的若干启示被引量:1
- 2016年
- 陈华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土壤学家和优秀的农业教育家,对华中农业大学乃至全国高校相关学科的形成、发展和优秀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以历史的视角,对先生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的若干重要学术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的微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 金安江胡胜
- 关键词:学术思想
- “微生物学”课程作业设计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实践被引量:12
- 2018年
- 本文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2015–2017年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作业设计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实践。该项目主要由塔式题目设计、二元评价体系、档案纪录及评价反馈机制3个部分组成。其中每章作业题按"3道基础题+2道发散题+1道固定题+1份知识拓展"的塔式设计,作业的批改与评价同时采用两套体系,一套为ABCD体系,以对错标准评分,强调知识掌握与运用。一套为M(Model)体系,以独立思考精神和科研思维能力为评定标准,树立典范,鼓励思考和创新。批改后的作业及时发回学生本人,作业上有整体的和每一题的二元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反馈包括作业整体概况通报、作业逐题点评和模范作业推荐。特别是通过表扬并上传模范作业的扫描件来鼓励和肯定优秀的学生答案,激励每一位学生进步。总之,三年来这些改革措施能让教师清楚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与掌握的情况,有助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团队协作交流,便于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 陈雯莉胡胜聂海玲
-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 单交换法构建鱼腥蓝细菌ftsZ的gfp原位标记菌株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单交换法将gfp整合到鱼腥蓝细菌PCC 7120基因组上,构建ftsZ-gfp的翻译融合菌株,并观察了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通过同源重组,gfp与基因组中唯一完整的ftsZ融合,既保证了ftsZ基因的正常表达又能准确反映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且实验周期短、操作方便,是研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牛天彩胡胜陈雯莉王莉
- 关键词:FTSZGFP
- 鱼腥蓝细菌实时观察微型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 2016年
- 为克服传统方法不能实现对特定菌丝或细胞的连续定点观察的难题,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培养基将菌丝包埋在玻底培养皿中,制备了鱼腥蓝细菌PCC 7120菌株实时观察的微型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该培养体系中,菌丝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利用该系统可以观察细胞分裂蛋白FtsZ和DNA双链损伤修复蛋白RecN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实现对同一菌丝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定点观察。
- 唐国芳王婧蓝胡胜陈雯莉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