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胫骨平台二次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5天膝关节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51例,移位<1 mm 5例,移位> 1 mm 3例,解剖复位率86. 4%。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为84. 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指导手术操作,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例、Ⅴ型24例、Ⅵ型16例;按照CT分型:双柱骨折51例,三柱骨折22例。其中19例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54例行常规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4年随访(平均24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3D技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拍膝关节X线片,3D组:解剖复位17例,移位〈1 mm 1例,移位〉1 mm 1例,解剖复位率89.4%;常规组:解剖复位35例,移位〈1 mm 15例,移位〉1 mm4例,解剖复位率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3例;关节僵直0例、2例;关节不稳1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术前行膝关节CT平扫,3D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模拟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 3D组手术时间[(127.3±11.7)min]较常规组[(167.4±15.8)min]短,术中出血量[(211.7±18.7)mL]较常规组[(291.6±25.3)mL]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55%)较常规组(26.08%)低,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15.2±1.9)、(84.3±11.2)分]较常规组[(9.9±2.1)、(71.0±5.7)分]高(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