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芳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低光强对水稻光氧化突变体812HS生理及蛋白影响的研究
- 本研究以水稻光氧化突变体812HS为材料,分别对遮荫处理和自然光照条件下光氧化突变体812HS生理和蛋白两个方面进行探究。结果如下: 1.7月16日至8月25日,遮荫处理的突变体812HS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且对...
- 吕春芳
- 关键词:水稻蛋白质组学遮荫处理
- 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蛋白质复合物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以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与野生型812S为材料,利用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和生理方法对叶尖端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和野生型812S相比,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在分蘖盛期叶绿素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增加,突变体的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如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LHCⅡ)含量、光系统Ⅰ核心复合体(PSⅠcore)含量和F1-ATP合酶复合体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F1-ATPase&Cy tb6/f)含量显著减少。突变体812HS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5-氨基酮戊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812S,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Chla、Chlb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型812S。即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减少影响了其对光的吸收和传递;另一方面通过测定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初步认为是由于叶绿素合成过程中UrogenⅢ到ProtoⅨ合成过程受阻所致。
- 蒋苑刘莉吕春芳陈国祥高志萍吕川根
- 关键词:水稻
- 水稻光氧化突变体812HS的光合和抗氧化特性被引量:3
- 2016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梅雨前后自然光强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对水稻叶片光氧化突变体812HS与野生型812S的PSII光化学活性、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探讨812HS易受光氧化损伤现象的光合生理原因。结果表明,大田自然光照出现强光照前,812HS与812S的叶绿素含量、PSII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自然强光照开始(梅雨结束)一段时间后,两种水稻的上述各项指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变体812HS的叶绿素含量、PSII活性、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均明显低于812S。高光强下812HS叶片中抗氧化酶CAT和POD活性的上升幅度则小于812S,从而使其体内富集了更多的O2-、H2O2和MDA。光氧化突变体812HS对高光照强度较敏感的PSII活性和较低的CAT、POD活性可能是其发生叶片光氧化现象的生理成因。
- 徐金刚吕川根刘莉吕春芳马静夏士健陈国祥高志萍
- 关键词:光氧化光化学活性抗氧化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