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组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为中医防治左右半结肠癌提供指导。方法 基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住院结肠癌患者施治方药信息,使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算法,研究中医组方规律;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核心关联规则药物的成分、靶点及涉及的基因本体结果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 共纳入383首方药信息,左半结肠癌使用典型药物为48味,右半结肠癌味57味,两者共同使用典型药物44味。左半结肠癌典型方药“半枝莲-法半夏-陈皮”抗癌关键成分主要包括:麻黄素、γ-氨基丁酸及葫芦巴碱等;作用核心靶点包括:ESR1、FASLG、KITLG等;抗癌作用机制发挥涉及的主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氧水平反应、肽链内切酶活性调节及凋亡信号通路调控,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右半结肠癌典型方药“地榆-生甘草-槐花”抗癌的关键成分主要包括:白桦脂醇、延胡索乙素及熊果酸;作用核心靶点主要包括:IFNG、MAPK3、PTGS2;抗癌作用机制发挥涉及的主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类固醇代谢过程、防御反应的正向调控及炎症反应的正向调控;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IL-17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结论 中医治疗左右半结肠癌的用药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左半结肠癌方药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为特点,右半结肠癌则以健脾益气,养血补血为特点。左右半结肠癌的典型方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起到防治结肠癌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中医论治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方案(试验组)对比单纯常规方案(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RCT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1 2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3.56,95%CI(2.49,5.10),P<0.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WMD=0.25,95%CI(0.05,0.45),P=0.01]和心电图改善率[OR=2.76,95%CI(1.97,3.87),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WMD=-1.14,95%CI(-1.46,-0.82),P<0.001]、三酰甘油[WMD=-0.53,95%CI(-0.84,-0.22),P<0.001]和C反应蛋白水平[WMD=-0.91,95%CI(-1.14,-0.69),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
目的:系统评价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用于NSCLC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能显著提高有效率[OR=2.99,95%CI(2.07,4.31),P<0.001]、生存质量改善率[OR=3.74,95%CI(2.36,5.92),P<0.001]和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OR=0.23,95%CI(0.12,0.47),P<0.001]、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OR=0.10,95%CI(0.05,0.21),P<0.001],与单纯放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用于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