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路强

作品数:26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针刺
  • 6篇得气
  • 5篇针灸
  • 4篇综合征
  • 4篇募穴
  • 4篇功能性便秘
  • 4篇便秘
  • 4篇NF-
  • 3篇电针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俞募
  • 3篇俞募穴
  • 3篇针刺得气
  • 3篇中医
  • 3篇GD
  • 2篇调气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血管

机构

  • 2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新都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孙路强
  • 20篇李瑛
  • 10篇罗芳丽
  • 7篇周思远
  • 7篇魏韬
  • 6篇郑倩华
  • 6篇张微
  • 4篇鲁凌云
  • 3篇陈帅
  • 2篇陈琳
  • 1篇陈岚
  • 1篇陈泰霖
  • 1篇李颖
  • 1篇黄晓蓉
  • 1篇徐洪
  • 1篇师维
  • 1篇王卓慧
  • 1篇王欣月
  • 1篇柏琳
  • 1篇陈帅

传媒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Acupun...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俞募穴对GFRα1基因敲除小鼠GDNF-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GDNF-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10只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13只基因敲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模型组、针刺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模法,电...
孙路强张微魏韬罗芳丽李瑛
关键词:电针疗法俞募穴
五黄液联合VSD治疗肢体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五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肢体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五黄液联合VSD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恢复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感染率、VSD使用次数、二期植皮平均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等。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组使用VSD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感染率,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二期植皮平均时间两项均短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创缘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黄液联合VSD治疗较单纯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VSD对肢体开放性损伤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更强的修复作用,刺激创面肉芽组织VEGF表达加速可能是该作用的机制。
徐洪闫颍黄晓蓉孙路强陈岚袁雨来
关键词:皮肤缺损负压封闭引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针刺“申脉”、“照海”对失眠大鼠昼夜节律及NE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正常和失眠SD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特征,以及针刺'申脉'、'照海'二穴后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调整和变化,并提出针刺二穴对外周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影响的假说,初步探讨基于'跷脉理论'的针刺调整人体睡眠-觉...
孙路强王卓慧陈琳李瑛
关键词:跷脉睡眠-觉醒周期NE
文献传递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探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情况。采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分析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发现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丰富多样,包括针刺、艾灸、电针、耳穴、穴位埋线等多种方法,其疗效较好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魏韬罗芳丽孙路强李瑛
关键词:针灸围绝经期综合征
论'得气'与'调气'
为阐明&quot;得气&quot;与&quot;调气&quot;的内在关系,通过查阅《内经》、《难经》等古籍,结合各学者的观点,以此分析比较二者的关联性。得气在&quot;天人相应&quot;的境界中才能处于最佳状态,医...
孙路强陈琳柏琳李瑛
关键词:得气调气治神针刺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溃疡动物模型概述
2024年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致病的第二大重要原因。NSAIDs致胃溃疡动物模型是研究NSAIDs致胃肠道损伤发病机制、对应治疗方法和起效机制的有效载体,亦是实验的关键,而目前缺乏对NSAIDs致胃溃疡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本文就近10年来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致胃溃疡动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实验动物选择、药物溶剂选择、具体造模方法等方面总结和对比分析,指出当前模型存在的问题:造模方式冗杂、造模细节不够完善、模型不够贴合于临床、药物之间缺乏对比研究等,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王雯侯雨君石云舟王路郑倩华周思远陈颖孙路强陈帅鄢香芸李艳秋李瑛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胃溃疡动物模型
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在此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对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存在中医辨证分型不够统一、造模思路与证型局限、造模方法标准不一、模型病证结合不紧密、模型评价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模型改进意见,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王雯侯雨君王路鄢香芸李艳秋孙路强陈帅石云舟郑倩华李瑛
关键词: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基于数据挖掘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2025年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探讨国内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完善其造模方法和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获取2014—2024年中有关IBS-D动物实验的相关文献,将实验动物种类、性别、体质量、造模方法、造模周期、干预对照方式、成模标准及检测指标进行整理,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IBS-D动物模型的模型特点。结果:归纳总结符合纳入标准的398篇文献,建立IBS-D动物模型多选用SD大鼠、Wistar大鼠和C57BL/6小鼠,动物性别以雄性居多,通常选用6~8周龄的大鼠,小鼠多集中在4~6周龄。干预对照中,西医以匹维溴铵为主,中药以痛泻要方为主,针灸以电针为主。造模方式中,以多因素联合的复合造模方法为主。造模周期多集中在1~14 d和15~30 d。造模成功标准主要根据动物表观情况、粪便情况、内脏敏感性、胃肠动力、行为学、病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表观指标、病理指标、生化指标、氧化应激、脑肠肽、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肠道通透性、自噬、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结论:IBS-D动物模型目前造模方法较多,尚未形成统一公认的造模方法,相同造模方法在不同研究中的操作及模型评价标准尚不统一。基于数据挖掘的结果,笔者认为多因素联合的复合造模方法更能贴近IBS-D病理生理过程,可以较好地模拟IBS-D患者腹痛、腹泻等复杂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吻合度,是相对比较推荐的造模方法。动物模型各方面均较为符合西医学的标准,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相对较少,构建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结合要求的IBS-D动物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罗芳丽孙路强孙路强王司琦李瑛李瑛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数据挖掘动物模型中医证候要素
基于得气理论的中医古籍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从古至今历代针灸医家都十分重视得气,本文基于中医类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所收录的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156部,重点查阅医经类、针灸推拿类等,通过搜索"得气""气至",摘录有关电子原文,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与研究分析,发现得气不仅是评价传统针刺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准,还体现在调整机体寒热虚实,指导补泻手法,决定针刺深浅、留针时间、出针及判断预后等多个层面,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赵妍鲁凌云孙路强张树森周思远李瑛
关键词:得气气至古籍研究
针刺治疗可卡因成瘾机制中刺激方式的研究概述
2024年
可卡因作为一种广泛滥用且高度成瘾的药物,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和经济负担。针刺能辅助治疗可卡因成瘾,并且副作用较小,但明确的刺激方式,是阐明针灸治疗疾病各机制的重要因素。本文概述了可卡因成瘾机制中刺激方式存在参数不同、针刺深度不固定、穴位选择有差异、治疗时机前后有别、针刺时间长短不一等问题。为了规范针灸实验的干预措施,建议在今后机制研究中,刺激方式应探索最佳参数,穴位的选择以临床为基础、针刺时机应符合客观性、疗程应考虑针刺效应等。
孙路强罗芳丽秦迪陈帅王海燕李瑛
关键词:针灸可卡因成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