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云鹏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膦酸
  • 1篇碘化
  • 1篇碘化铅
  • 1篇电池
  • 1篇电弧放电法
  • 1篇多元化教学
  • 1篇多元化教学方...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热解
  • 1篇热重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富勒烯
  • 1篇聚合物太阳能...
  • 1篇空穴
  • 1篇空穴传输
  • 1篇空穴传输层
  • 1篇胶体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方法
  • 1篇教学改革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光电国家...

作者

  • 6篇谢云鹏
  • 4篇卢兴
  • 1篇夏江滨
  • 1篇李军丽
  • 1篇张睿
  • 1篇屠国力
  • 1篇刘昇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轮胎原料胶体的热解特性研究
2016年
提出热解可以作为废旧轮胎资源化处理的重要途径,选择轮胎原料胶体为对象,对其进行热重实验和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失重温度区间在200~500℃之间,总失重率约为66%.热解实验发现,热解气主要由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热解油的主要组成为单环芳香烃苯系物和含量高达19.77%的D-柠檬烯等较高价值的化合物.
曾丽刘昇谢云鹏
关键词:热解热重固定床
膦酸构筑的高核银簇
R-C≡C(>)Agn和RSAg是优异的构筑高核炔银簇的先驱体.最近,我们利用膦酸作为先驱体,与Ag≡CR或AgSR反应,构筑了一系列膦酸修饰的高核银簇(Fig.1).[1-3]在这些结构中,膦酸作为一个三脚架型配体可以...
谢云鹏金俊玲段光雄卢兴
关键词:膦酸
碘化铅作为空穴传输层在P3HT:PC(61)BM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增强效果
2016年
开发了一类新型阳极界面缓冲材料PbI_2,制备了结构为ITO/PbI_2/P3HT:PC_(61)BM/Al(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碘化铅/聚三已基噻吩:富勒烯衍生物/铝)的器件,制备工艺包括旋涂和蒸镀,考察了PbI_2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ITO/P3HT:PC_(61)BM/Al中的效果。不同碘化铅浓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PbI_2薄膜的质量都会有影响。很显然,高质量的PbI_2薄膜将会带来好的光电转化效率。PbI_2薄膜的透光性,结晶性,以及表面形貌可以用来描述所成薄膜的质量好坏。对能带来最好性能的碘化铅薄膜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实验发现,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对PbI_2浓度比较敏感,最优化的条件为,旋涂浓度为3 mg?m L^(-1),100°C退火30 min,其电池的开路电压(Voc)达到0.45 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7.9 m A?cm^(-2),填充因子(FF)为0.46,与没有界面缓冲材料的器件相比,光电转换效率(PCE)由0.85%提高到1.64%。
胥国成邓先云李军丽张睿谢云鹏屠国力夏江滨卢兴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碘化铅光电转化效率
膦酸构筑的高核Ag-S簇
tBuSAg是一类优异的构筑高核银簇的先驱体.最近,我们通过有机磷酸构筑了三个高核硫银簇合物.三个Ag-S簇展示了新颖的三壳层分布:S@Ag12@(nBuPO3)9@Ag36S23,S@Ag11@(nBuPO3)7(Mo...
谢云鹏金俊玲卢兴
关键词:膦酸
工程化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2022年
工程化学是工科学校非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根据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以工程化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和探索。对课程授课内容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择优改革;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授课模式的组合;成立了课外学习小组,通过专题讲座、观摩仪器使用和动手做实验的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谢云鹏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内嵌镧金属富勒烯的高产率合成及异构体比例调控
2018年
采用电弧放电法制备内嵌镧金属富勒烯的原灰,通过改变氦气压力及电流强度来提高内嵌镧金属富勒烯产率。原灰由1,2,4-三氯苯提取并回溶入甲苯后,利用分析型高相液相色谱(HPLC)对提取液中各富勒烯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分别衡量3种常见含镧金属富勒烯La@C2v-C82、La@Cs-C82和La_2@C_(80)与C84的相对峰面积比,探讨了氦气压力和电流强度等对3种金属富勒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氦气压力与电流强度共同决定了金属富勒烯的产率,在(1)低电流高氦气压、(2)中等电流中等氦气压、(3)高电流低氦气压的条件下都可以高产率地获得含镧金属富勒烯。此外,调整电流强度和氦气压力可以改变La@C2v-C82和La@Cs-C82的相对比例。例如,在电流为100、120 A或氦气压为20、35 k Pa时,此前认为的"minor"异构体La@Cs-C82的含量甚至高于"major"异构体La@C2v-C82。还发现降低电流强度或减小氦气压力可促进La_2@C_(80)的生成,这表明La_2@C_(80)与La@C82的形成过程可能是不同的。
孙畅赵莎莎陈莹陈木青谢云鹏卢兴
关键词:金属富勒烯电弧放电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