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时行植骨融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骨科杂志。收集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行植骨融合与非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221例患者,按植骨融合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椎体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二者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失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时行椎体后外侧加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植骨融合组与非植骨融合组在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植骨融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普遍高于非融合组,且术后伴随相当比例的供骨区疼痛。结论单纯的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体内植骨融合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效果并不优于非植骨融合组,同时行椎体内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时可能是需要的。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 林家钟李亮王新家吴锦欢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固定植骨
- 改良磷酸钙骨水泥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改良磷酸钙骨水泥(CPC)与普通CPC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修复骨缺损植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改良CPC组,普通CPC组和对照组。3组均于双侧桡骨中下段制作骨缺损,改良CPC组植入改良CPC棒,普通CPC组植入普通CPC棒,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于术前、术后2、4、8、12周检测3组血清中Ca2+、P3-、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分别于术后2、4、8、12周对3组行X光摄片;术后8、12周分批处死之,取桡骨标本做扫描电镜。结果:术后12周改良CPC组骨缺损修复良好,骨水泥完全降解;普通CPC组新骨形成相对较少,骨水泥残留;改良与普通CPC组术后血清中Ca2+及ALP浓度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改良CPC组骨修复完全,可见材料与宿主骨原交界面。结论:改良CPC较普通CPC有更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及生物降解性。
- 李亮王新家孔抗美姚关锋齐伟力林家钟
-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