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宁
-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矫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究3D打印的个性化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对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主弯Cobb角≥90°)矫形手术中辅助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采用椎弓根置钉导向器辅助置钉的13例(9女4男)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手术年龄12.9±3.1岁(10~19岁),随访时间13.8±1.9个月(12~18个月)。术后2周CT测量椎弓根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并将其分成0级(未突破椎弓根皮质)、1级(突破<2mm)、2级(突破2~4mm)、3级(突破>4mm),其中0级和1级认定为螺钉置入准确。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的主弯Cobb角、后凸角、冠状面平衡、脊柱矢状位轴,记录置钉相关并发症。结果:13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术中在119枚椎弓根置钉导向器(238个椎弓根导向孔)的辅助下,成功置入232枚椎弓根螺钉,辅助置钉成功率97.5%(232/238)。依据CT测量分级,0级、1级、2级和3级螺钉数依次为111枚、84枚、33枚和4枚,置钉准确率为84.1%(195/232)。术后2周,主弯Cobb角由术前的110.6°±15.2°纠正至52.3°±16.2°(P<0.05);后凸角由术前的58.3°±20.6°纠正至35.7°±10.4°(P<0.05);冠状面平衡由术前的2.8±1.7cm纠正至1.7±0.5cm(P<0.05);脊柱矢状位轴由术前的3.1±1.8cm纠正至1.4±0.4cm(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严重的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可为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提供准确性较高的辅助导航。
- 王文刚夏磊罗明张华峰李明君杨宁宁申明奎许根中刘磊
- 关键词:椎弓根置钉
- AB型胸腺瘤合并肺腺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的纵隔肿瘤之一,具有潜在恶性,各种组织类型及各期的胸腺瘤均可能发生远处转移,且可使胸腺外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本例患者确诊AB型胸腺瘤的同时发生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腺癌,且甲状腺右侧叶低回声结节(TI-RADS 4a级)的良恶性尚不可知,这类患者实属少见,现报告如下。
- 杨宁宁刘绍霞
- 关键词:胸腺瘤肺腺癌多原发癌发病机制
- 改良皮肤牵张器联合VSD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改良皮肤牵张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VSD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皮肤牵张器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创面细菌计数少于对照组,透明质酸(H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皮肤牵张器联合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可减少创面细菌,刺激HA及VEGF的分泌,促进创面皮肤恢复。
- 王松松任佳杨宁宁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恢复
-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深部切口感染的疗效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深部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75例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320例)术前30 min静脉应用头孢呋辛钠2.0 g,术中每隔3 h追加1次;观察组(355例)常规预防感染方案同对照组,在关闭切口前于术野局部应用万古霉素1.0 g。采用病原学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术后共计17例(2.52%)发生深部切口感染,其中对照组13例(4.06%),观察组4例(1.13%),两组深部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但颈、胸、腰椎区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预防性应用万古霉素可降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深部切口感染率。
- 李宁申明奎白玉王杰杨宁宁夏磊
- 关键词:脊柱手术万古霉素
- 小细胞肺癌肌球蛋白重链9表达下调参与细胞机械感知功能缺失
- 2024年
- 目的探究小细胞肺癌的机械感知功能及其关键蛋白肌球蛋白重链9(MYH9)在细胞失巢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 kPa和12 kPa基质刚度水凝胶,比较小细胞肺癌细胞的Paxillin面积和细胞极化。组织和细胞系水平从11个重要机械感知蛋白中筛选关键蛋白MYH9。通过慢病毒敲减和过表达MYH9表达水平,明确MYH9对细胞机械感知功能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双染法测定MYH9对细胞失巢凋亡能力的影响。两组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3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结果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软基质组黏着斑面积[(0.79±0.17)μm^(2)比(1.68±0.30)μm^(2),t=8.26,P<0.01]和细胞形态比值(1.30±0.22比1.81±0.26,t=4.65,P<0.01)低于硬基质组。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软基质组黏着斑面积[(0.48±0.21)μm^(2)比(0.53±0.22)μm^(2),t=0.51,P>0.05]和细胞形态比值(1.26±0.20比1.36±0.22,t=1.06,P>0.05)较硬基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选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小细胞肺癌细胞组MYH9蛋白表达(0.12±0.02比0.30±0.02,t=11.44,P<0.01)低于对照组。过表达小细胞肺癌细胞中MYH9后,软基质组黏着斑面积[(0.69±0.21)μm^(2)比(1.12±0.43)μm^(2),t=2.85,P<0.05]和细胞形态比值(1.37±0.18比1.70±0.34,t=2.72,P<0.05)低于硬基质组,漂浮培养下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12.81±1.92)%比(4.81±1.30)%,t=7.69,P<0.01]高于硬基质组。结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机械感知功能缺失,其关键功能蛋白MYH9显著下调。过表达MYH9在恢复小细胞肺癌细胞机械感知功能的同时,削弱其抗脱落凋亡能力。
- 李明君杨宁宁罗明董卫萍王文刚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分析
- 目的 通过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肺CT/HRCT、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来分析其临床特点。旨在为CTD-ILD的患者合并PH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
- 杨宁宁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D-二聚体抗核抗体肺功能
-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LP)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后发生颈5神经根麻痹(C5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颈椎减压手术的3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组(LP组)215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组)161例.结果术后发生C5P共34例,其中LP组26例(12.1%,26/215),ACDF组8例(5.0%,8/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CDF组JOA评分、NDI评分改善率优于LP组,而且ACDF组颈椎曲度(CCI)优于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在LP组(P=0.012)和ACDF组(P=0.034)均体现了与C5P的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年龄在两组中也都体现了明显相关性(P=0.003和P=0.041),而预防性颈4/5椎间孔减压在ACDF组中无论是单因素回归分析(P=0.023)还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37)都体现了明显相关性.结论LP和ACDF是治疗MCSM的两种主要术式,ACDF在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方面优于LP,预防性颈4/5椎间孔减压可有效降低ACDF术后C5P的发生.颈椎减压术后高龄患者应更加警惕C5P的发生.
- 刘磊许根中白玉杨宁宁王文刚夏磊
-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减压术
- 药物致小儿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小儿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因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呈双肾弥漫性改变,泌尿系多发结石并集合系统内絮状物质;双侧病变27例,单侧病变28例;腹部平片检查示结石均不显影.均给予解痉及碱化尿液等治疗,16例患儿联合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39例患儿经单纯解痉、碱化尿液及纠正内环境紊乱等治疗后24 h内恢复排尿,16例患儿给予1次血液透析治疗后逐渐恢复排尿.治疗1周且尿量稳定后复查彩超,51例患儿结石全部消失,4例患儿结石明显缩小,肾实质回声恢复正常,伴有肾、输尿管积水的患儿积水范围全部缩小或消失.院外随访3个月,55例患儿复查电解质、肾功能及泌尿系彩超均大致正常.结论 因不合理药物应用导致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应及早积极救治,联合解痉、碱化尿液治疗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液体治疗及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理想,同时应加强对小儿用药合理性的重视.
- 杨宁宁张谦闫跃强陈涛郭立华范应中
-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小儿
- 带血管蒂股前外侧肌肌皮瓣修复青少年膀胱外翻腹壁缺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股前外侧肌肌皮瓣修复膀胱外翻患儿腹壁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例大龄女性膀胱外翻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行Kelly手术一期修复膀胱外翻,并同期应用带血管蒂股前外侧肌肌皮瓣修复腹壁缺损,Kelly一期手术包括膀胱内翻缝合、后尿道延长、尿道成形、膀胱颈重建及会阴成形。1例患儿于一期术后半年行回肠浆肌层补片膀胱扩大术及Cohen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余2例患儿未行二期手术。结果3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股部供区均直接缝合,未行游离植皮修补。术后随访1~7年,转移肌皮瓣存活,切口愈合良好,股部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瘢痕增生。2例患儿基本控尿,1例患儿部分控尿,均无反复泌尿系感染、发热及腹痛等症状。结论采用转移股外侧肌肌皮瓣修复膀胱外翻患儿耻骨上腹壁缺损,术后效果较好。
- 郭立华张谦王磊李骥闫跃强杨宁宁刘宁范应中王家祥
- 关键词:膀胱外翻青少年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脊髓损伤中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为损伤部位神经元功能的永久丧失及胶质瘢痕形成,导致相应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SCI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感觉障碍和肢体瘫痪;另外,由于失去了神经的营养作用,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也是其常见的并发症。SCI不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而且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故而其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SCI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个阶段。在骨折、压迫等原发性损伤发生后,炎症反应、组织缺氧、神经元坏死和凋亡、局部微环境抑制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脊髓损伤,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临床上,即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SCI患者终生忍受着瘫痪的折磨。因此,寻找能够有效治疗该疾病的新的分子靶标至关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 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转录本亚群,它能通过与基因组DNA、miRNA、m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参与SCI发生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和神经元活性的调节。目前关于lncRNA在SCI病理生理作用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总结目前关于SCI中lncRNA的研究成果,并对lncRNAs作为SCI治疗靶点的潜在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 赵世新杨宁宁辛超飞王朕刘鸣潘军伟王丹
- 关键词:继发性损伤肢体瘫痪神经元坏死脊髓损伤病理生理作用组织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