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景辉 作品数:39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冠脉高风险患者TAVR术中预植保护性导丝2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高风险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中预植保护性导丝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脏外科2021年2例TAVR术中预植保护性导丝的冠脉高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TAVR,其中1例患者左冠脉植入冠脉支架1枚,另1例患者仅行术中冠脉导丝、支架预保护,术后撤出导丝及支架。2例患者术后造影见人工介入瓣膜开放良好,轻度反流,冠脉通畅;术后心衰症状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2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膜功能正常,少量瓣周反流;冠脉CTA均未见冠脉明显异常。结论保护性导丝预植入技术预防TAVR术中冠脉闭塞安全、有效。 张航 安景辉 刘苏 马千里 石凤梧关键词:冠状动脉闭塞 “烟囱”支架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2023年 冠状动脉阻塞(CAO)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罕见但可致命的并发症[1],虽然CAO在常规TAVR术中发生率较低(0.66%),但在某些特定的病例(如外科生物瓣衰败或“瓣中瓣”治疗时的TAVR)发生率较高,可导致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术后30 d死亡率可达40%~50%[2-5]。TAVR术中CAO的发生是由患者自身瓣膜(或已置入的外科生物瓣膜/介入瓣膜)上翻堵住冠状动脉(冠脉)开口或介入瓣膜支架置入位置过高,裙边遮挡冠脉开口所致。因此,TAVR术前所有患者均应接受严格的术前影像学筛选。对于那些自身瓣叶冗长、主动脉窦/窦管交界狭窄、冠脉开口位置较低等解剖结构上有缺陷或拟行“瓣中瓣”治疗的患者,在行TAVR时应尤为谨慎。此外,针对TAVR术中可能出现的CAO问题,国内外的相关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其中包括:术中球囊预扩评估、冠脉开口支架技术、冠脉导丝保护性预置入技术、经导管瓣膜撕裂(BASILICA)技术、“烟囱”支架技术等[6]。本文介绍了几种TAVR术中预防/处理CAO的常见方法,其中重点探讨“烟囱”支架技术在TAVR术中的应用。 张航 安景辉 石凤梧关键词:冠状动脉阻塞 主动脉窦 不良心血管事件 生物瓣膜 围手术期应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观察 目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外科手术后的一种较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尤其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存在会导致射血分数减少,心功能降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本试验通过... 安景辉关键词:胺碘酮 冠脉搭桥术 室性心律失常 围手术期 左室射血分数 文献传递 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 125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68例围手术期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过程。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17%,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52.5±8.2)vs(69.5±1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53.8±8.5)vs(60.5±9.8),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69.5±10.5)vs(60.5±9.8)也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减慢(62.8±7.48)vs(76.2±6.72),P<0.05;(64.5±7.42)vs(78.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胺碘酮可以有效的降低CABG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胺碘酮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安景辉 马千里 石凤梧 刘苏关键词:胺碘酮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室性心律失常 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2年 回顾性分析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站式杂交手术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站式杂交手术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达到了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的近期效果,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近期效果好。 闫芳 薛正龙 安景辉 高伟年 赵紫烨 廖红娟 陈子英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红外成像在体外循环术中评价心肌灌注的应用研究 2016年 目的应用红外成像技术对心脏外科常规行体外循环手术进行监测,通过监控软件对术中心肌温度和热图图形及心肌酶变化数值进行分析,探讨红外成像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及并发症预防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30例,研究红外成像在体外循环术中评价心肌灌注的应用。结果以上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评估心脏外科手术效果,指导手术操作。结论红外成像在体外循环术中评价心肌灌注效果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在心脏手术中临床推广应用。 安景辉 马杰 马千里 石凤梧 赵曙光 刘苏关键词:红外成像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肌灌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 2021年 自2002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进入临床以来[1],TAVR手术即被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所接纳、认可并广泛应用。TAVR技术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球已累计开展各种类型TAVR手术超过40余万例,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 张航 安景辉 石凤梧关键词:脑保护 脑卒中 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高龄主动脉瓣狭窄1例 2023年 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不但避免了传统右心室导线起搏技术所带来的操作风险,还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及透视暴露时间、节省住院花费及医疗资源的消耗,是极简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明确体现。本文报道了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TAVR手术1例,术中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明确。 张航 安景辉 刘苏 马千里 石凤梧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室壁瘤线样缝合1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心病室壁瘤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 13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均有病变,术前行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无附壁血栓形成),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线样缝合,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其术前及术后心功能、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无死亡,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无死亡病例。患者术后较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Ⅱ级例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线样缝合术是治疗部分心肌梗死后心尖部室壁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手术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术后心功能,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及心脏破裂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安景辉 石凤梧 马千里 刘苏关键词:室壁瘤 一站式杂交技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评价一站式杂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患者23例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3例,其中杂交组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以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搭桥,术毕行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治疗"罪犯"血管,另外23例患者行常规胸骨正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患者死亡。杂交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杂交组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较常规组少(P<0.05);杂交组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及血肌钙蛋白量较常规组少(P<0.05);杂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安景辉 陈子英 石凤梧 马千里 张洁琼 李仁乐 吴雪达 刘苏关键词: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