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术中联合I125粒子植入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 背景: 作为肝胆胰腺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由于胰腺解剖位置和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特点,多数胰腺癌临床确诊时即为中晚期,肿瘤已经累及重要腹腔血管或已发生远处转移,无法行根治性切除;即使...
- 徐健
- 关键词:胰腺癌粒子植入适应症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68例,接受腹腔镜下血管瘤剥除术治疗34例,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34例。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剥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和住院花费分别为(144.6±37.2)min、(402.3±132.5)mL、(257.2±48.6)mL和(3.2±0.7)万元,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切除组【分别为(169.5±42.8)min、(537.4±155.8)mL、(335.4±71.2)mL和(3.6±0.6)万元,P<0.05】;在术后3 d,剥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1.6±14.8)U/L和(48.8±9.2)U/L,均显著低于切除组【分别为(83.1±15.7)U/L和(57.6±10.6)U/L,P<0.05】;术后,剥除组出现胸腔积液、切口液化、切口感染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7.6%,与切除组的26.5%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HH均为有效的手术方案,但血管瘤剥除术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
- 贾江坤余淼贾萌徐健王佳佳宋红霞申权薛焕洲陈旭晓
- 关键词:肝血管瘤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
- 微博短视频的视觉传播研究
- 媒介融合背景下,伴随着技术手段不断革新,尤其是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硬件设备的提升,大流量的短视频应运而生,同时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09年,新浪微博的崛起深刻改变了传媒生态,为抢占融媒时代制高...
- 徐健
- 关键词:视觉传播
- 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脾切断流术后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脾切断流术后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200例脾切断流术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肝功能水平(包括白蛋白、胆红素)、脾脏质量、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术后血小板水平及术后14 d内患者门静脉血栓情况等指标。结果 200例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形成80例(40%),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年龄、门静脉宽度、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门静脉宽度、脾脏质量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门静脉血流速度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负相关。结论患者年龄、门静脉内径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质量对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影响较大,为影响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 徐健薛焕洲申权余淼李国旭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血流动力学门静脉血栓形成
- 遥感影像向地图瓦片转换的生成对抗网络方法研究
- 徐健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伴严重肠套叠诊疗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过敏性紫癜(Henoe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可累及皮肤、胃肠黏膜、肾脏及关节等组织和脏器的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小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及出血性疾病。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HSP又称腹型HSP。最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腹痛,可伴呕吐、血便症状。
- 贾江坤申权余淼王要轩李文犀徐健李国旭薛焕洲
-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肠套叠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