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阳升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品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包括有亲CO<Sub>2 </Sub>单体和增粘单体。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该种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增稠剂在页岩...
- 朱阳升余伟胜孙楠楠宋学行魏伟孙予罕
- 文献传递
-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的CH4和CO2气体高压吸附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5
- 2016年
- 通过对四川盆地重庆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等进行分析,利用高压吸附仪分析了页岩中CH_4、CO_2气体的吸附性能,并采用N_2吸附法、CO_2吸附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从孔隙结构、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温度和单位压力变化等方面探讨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CH_4、CO_2吸附曲线具有Ⅰ型等温线特征,用Langmuir模型回归等温线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页岩的总孔体积、比表面积与饱和吸附量体现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正相关;页岩有机质和矿物成分通过控制着微米—纳米级孔隙的相对丰度影响着气体的吸附和储存,微孔、中孔孔体积及孔隙度均随总有机碳含量(TOC)值增加而增大;TOC值越大,页岩的饱和吸附量就越大,二者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吸附气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线性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温度升高会加快气体解吸速度,降低吸附量;此外,页岩对CO_2吸附能力高于CH_4。
- 朱阳升宋学行郭印同徐峰孙楠楠魏伟
- 关键词:页岩孔隙结构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品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包括有亲CO<Sub>2?</Sub>单体和增粘单体。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该种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增稠剂在页岩...
- 朱阳升余伟胜孙楠楠宋学行魏伟孙予罕
- 文献传递
- 渝东和渝东南地区页岩的储层特征及孔隙结构被引量:2
- 2016年
- 以重庆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及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气体吸附法(N2吸附,CO2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scopy,XPS)和岩石单轴压缩实验等手段从页岩的元素组成、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等方面对研究区的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的脆性指数高,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低的泊松比,有利于人工压裂改造;页岩中的石英含量超过45%,黏土矿物含量为24.4%~32.5%;页岩的矿物成分以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为主,还含有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和块磷铝矿等;页岩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隙和微裂缝;微孔隙度在5%左右,主孔区位于0~20 nm,以介孔为主;页岩的孔隙度、BET比表面积、孔体积等与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黏土含量呈正线性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负相关.
- 朱阳升宋学行郭印同徐峰孙楠楠魏伟陈志文
- 关键词:龙马溪组孔隙结构
- 页岩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 通过模拟地层条件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实验,可以对裂缝扩展的实际物理过程进行监测,探索孔隙压力等与裂缝形态扩展之间的关系.采用三轴试验机、声发射定位系统和二氧化碳加温加压系统建立了一套室内页岩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物理模拟试...
- 宋学行朱阳升孙楠楠仲政魏伟孙予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