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区晓琳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3篇土壤
  • 9篇红壤
  • 8篇植被
  • 7篇红壤侵蚀区
  • 5篇植被恢复
  • 4篇养分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覆盖度
  • 3篇稀土
  • 3篇芒萁
  • 3篇覆盖度
  • 2篇亚热带
  • 2篇植被恢复过程
  • 2篇植物
  • 2篇土壤团聚体
  • 2篇团聚体
  • 2篇迁移
  • 2篇侵蚀红壤
  • 2篇闽西南
  • 2篇南方红壤

机构

  • 18篇福建师范大学
  • 7篇福建省湿润亚...
  • 6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陈志彪
  • 18篇区晓琳
  • 15篇陈志强
  • 11篇姜超
  • 7篇梁美霞
  • 6篇陈海滨
  • 3篇梁美霞
  • 3篇赵纪涛
  • 1篇方芸芸

传媒

  • 3篇稀土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文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西南红壤侵蚀区黑莎草功能性状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2022年
为了解黑莎草(Gahnia tristis)在南方红壤侵蚀区的适应状况,测定了长汀县红壤侵蚀区的黑莎草叶片、根系的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莎草叶片与根系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黑莎草叶片表型性状在冬夏季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长、叶宽、叶组织密度和叶绿素表现为夏季显著大于冬季,根系表型性状则更具稳定性,冬季的根系养分含量均高于夏季,养分的分配上叶片养分高于根系养分。叶组织密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根组织密度与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和根系养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碳、氮、磷含量是影响黑莎草功能性状主要因子。因此,黑莎草可通过调节功能性状以适应环境变化,可作为地带性植物应用于南方红壤侵蚀区的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
郜鹏畅陈志彪陈志强牛玉娇区晓琳王海燕
关键词:功能性状土壤因子红壤侵蚀区
闽西南崩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分异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崩岗是南方红壤区侵蚀沟在水力和重力交互作用下沟头遭受坍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围椅状地貌,是该区域土壤侵蚀及生态系统退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为揭示崩岗侵蚀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可蚀性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内植被盖度分别为2%,20%,95%的3个典型崩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崩岗系统内的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和沟口进行采样和理化特性的测定,并运用EPIC模型测算土壤可蚀性(K)。结果表明:1)从集水坡面到崩壁、崩积体至沟口,3个崩岗的土壤砂粒质量分数、p H值和土壤密度呈升高趋势,粉粒、砂粒的质量分数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2)1号和2号崩岗,集水坡面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最高,在崩壁最低;3号崩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在崩壁处急剧下降,在崩积体中又明显上升。3)各崩岗中集水坡面、崩壁和崩积体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密度和含水量差异较小,各土壤理化特性指标在沟口与集水坡面、崩壁和崩积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崩岗系统内的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和沟口4个子系统的K值差异显著,1、2号崩岗呈现崩壁>崩积体>沟口>集水坡面的变化规律,而3号崩岗则表现为沟口>崩积体>崩壁>集水坡面的趋势。5)崩岗系统内的黏粒质量分数、p H值和有机质质量分数与土壤可蚀性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表征崩岗土壤可蚀性的有效指标。崩岗侵蚀造成土壤理化特性不断恶化,砂化严重,研究崩岗系统的土壤理化特性与可蚀性空间变化规律,对指导崩岗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区晓琳陈志彪陈志强姜超赵纪涛任天婧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分异南方红壤区
闽西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对土壤及地表水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以福建省连城县文坊稀土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并以周围未开采区为对照,对其0~100 cm的土壤和地表水体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对土壤和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偏高,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远高于未开采区,铵态氮是氮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地表水体的NH_(4)^(+)-N、NO_(2)^(-)-N、NO_(3)^(-)-N、SO_(4)^(2-)含量均高于对照区水体,NH~+4含量接近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限值;矿区土壤铵态氮、全氮和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加深而减少,硝态氮变化趋势相反。研究认为,虽经过多年淋失,但土壤和地表水体各项环境质量指标仍偏高,存在生态风险,本研究可为离子吸附型稀土废弃矿区环境修复提供参考。
郜鹏畅区晓琳陈志彪
关键词:铵态氮地表水土壤
红壤侵蚀区崩岗土壤Ti-Zr-Y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8年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黄泥坑崩岗群内三处不同植被覆盖度崩岗(B1、B2、B3覆盖度分别为2%、20%、95%)及附近一处非崩岗山坡CK(对照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崩岗内集水区、崩壁、崩积体、沟道的土体进行采样,并对Ti、Zr、Y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化验与统计分析,探讨Ti、Zr、Y在崩岗侵蚀区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Ti、Zr、Y含量整体呈现为Ti>Zr>Y,且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B1
任天婧陈志彪陈志彪姜超陈志强陈海滨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红壤侵蚀区
不同侵蚀强度对崩岗稀土迁移及阻控的影响
2022年
为阐明在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崩岗的稀土含量特征,探讨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恢复措施,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中3种不同侵蚀强度的崩岗样地,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对崩岗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水平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强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沟道部位,中度和微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崩积区部位;同一土壤侵蚀强度下,崩岗与对照坡面不同部位土壤中稀土总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稀土结合形态中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占据绝对优势,且崩岗中可交换态稀土含量明显高于非崩岗坡面;芒萁生长地非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为214.90 mg·kg^(-1),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达231.78 mg·kg^(-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崩岗土壤侵蚀强度的加深,稀土呈现出向下游迁移能力增强的趋势,应加强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崩岗的生态恢复治理,减少表层土壤流失量,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量。稀土超累积植物(芒萁)的生态恢复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壤中稀土元素向芒萁的迁移、累积,一定程度上可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从而降低潜在的生态风险水平。研究成果可为拓展崩岗稀土阻控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梁美霞梁美霞陈志彪陈志强区晓琳
关键词:芒萁
红壤侵蚀区崩岗土壤钛-锆-钇(Ti-Zr-Y)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任天婧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区晓琳陈海滨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红壤侵蚀区
不同活动状况崩岗崩壁土壤及芒萁的生态恢复效应
2021年
为揭示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崩岗系统的生态恢复效应以及植物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的3种不同活动状况崩岗样地,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其崩壁部位土壤养分和芒萁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活动状况崩岗崩壁不同部位土壤养分普遍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活动状况崩岗崩壁土壤肥力有所提升,均在崩岗Ⅲ(稳定型)达最大值,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仅有3.88,0.44,0.06 g/kg,远远低于全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崩壁芒萁三大营养器官的C,N,P普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其体内养分含量与土壤表层中养分含量的相关性不大。可见,随着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崩岗的活动状况逐渐稳定,崩壁土壤养分含量有所增加,仍处于极度低下水平。芒萁植物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能通过调节自身的养分适应贫瘠的恶劣生境,可作为改善南方红壤侵蚀区崩岗系统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梁美霞梁美霞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姜超
关键词:生态恢复红壤侵蚀区芒萁
植被恢复对南方红壤侵蚀区稀土迁移及阻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阐明在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稀土迁移的影响,探讨稀土迁移的植物阻控效应,本研究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法选取不同治理年限下的典型样地,深入剖析其稀土含量特征,旨在量化评估生态林草措施下不同治理年限内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样地随着生态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植物种类的丰富,水土流失地土壤环境得到了改善,表层稀土流失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土壤-芒萁系统中,稀土元素生态富集系数A_(x)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了土壤中稀土含量的增加短期内促进了稀土元素向芒萁植物叶片的迁移。芒萁植物叶片优先富集土壤中的轻稀土元素,充分体现出超累积植物芒萁一定程度上可阻控稀土元素向下游迁移,有可能达到生物调控环境中稀土污染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拓展南方红壤侵蚀区稀土迁移的生物阻控提供科学依据。
梁美霞梁美霞陈志彪陈志强区晓琳
关键词:红壤侵蚀区芒萁
崩岗侵蚀对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揭示崩岗侵蚀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黄泥坑崩岗群微度、中度和强度崩岗3处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0-30 cm土层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以及沟道部位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速效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强度〉中度〉微度,中度侵蚀崩岗铵态氮质量分数最低,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从水平方向上,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表现为速效钾(AK)〉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AP);垂直方向上,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大致随着土层深度而降低,但同一侵蚀强度内各质量分数差异较小。2)土壤速效氮为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总和(AN),AN/AP比表现为微度〉强度〉中度,微度与中度差异显著(P〈0.05);AK/AN比为中度〉微度〉强度,中度与强度差异显著(P〈0.05);AK/AP比为微度〉中度〉强度,微度与中度差异显著(P〈0.05)。3)从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至沟道,3种类型崩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平均值都呈降低的趋势,速效磷逐渐升高,速效钾在崩积体处最低,其他3个部位变化不大;土壤AN/AP、AK/AP比呈降低的趋势,AK/AN比在沟道处最高。4)速效养分化学计量比与砂粒、粉粒、p H和有机质皆密切相关,黏粒、容重和含水率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姜超陈志彪陈志强区晓琳任天婧赵纪涛
关键词:崩岗侵蚀速效养分化学计量比土壤
中亚热带植被恢复过程中崩岗土壤性质分异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区坡面沟道侵蚀后期发育而成的侵蚀地貌,探讨崩岗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部位土壤性质分异特征,对揭示强度侵蚀环境下土壤环境效应以及指导崩岗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闽西南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内植被盖度分别为2%、20%和95%的3处毗邻崩岗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崩岗集水坡面、崩壁(顶部、中部及底部)、崩积体(上部和下部)和沟道出口等部位0—20 cm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粉粒、pH、速效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崩岗Ⅲ<崩岗Ⅱ≈崩岗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表现为崩岗Ⅲ>崩岗Ⅱ≈崩岗Ⅰ。从集水坡面至沟道出口,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呈增加→减少→增加趋势,粉粒和黏粒含量呈降低变化趋势,集水坡面和崩积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在崩壁顶部及沟道出口最低。从集水坡面至沟道出口,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速效钾含量呈"V"型变化态势,最低值出现在崩壁底部,速效磷和pH呈增加态势。本研究表明,崩岗系统内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水平较差,不同侵蚀部位土壤性质存在明显空间差异,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特性有一定的改良效应。
区晓琳陈志彪陈志强姜超梁美霞梁美霞
关键词:土壤性质养分含量植被恢复空间分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