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政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低温低浊
  • 2篇低浊
  • 2篇微污染
  • 2篇微污染水
  • 2篇污染
  • 2篇污染水
  • 1篇电耦合
  • 1篇多元化教学
  • 1篇生物电
  • 1篇生物活性炭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排水
  • 1篇排水工程
  • 1篇流体力学
  • 1篇膜污染
  • 1篇教学探究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认证
  • 1篇课程

机构

  • 5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5篇周政
  • 4篇胡锋平
  • 4篇戴红玲
  • 2篇张鹏
  • 2篇汪志永
  • 2篇王嘉婕
  • 1篇俞文正
  • 1篇杨银
  • 1篇许荣明
  • 1篇彭小明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江西化工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5
2016年
低温低浊水通过常规处理工艺难以达到要求,一直是给水处理领域的难题。阐述了低温、低浊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从强化混凝工艺、改进沉淀工艺、增强过滤工艺3个方面探讨了国内外对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比较了预氧化技术、污泥回流技术、高密度沉淀池、磁技术、气浮技术、膜分离技术、微絮凝接触过滤技术、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与存在问题,展望了各技术的发展前景。
汪志永戴红玲周政张鹏王嘉婕胡锋平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处理混凝
GIS及RS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到资源环境的全天候监测思想的提出,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将GIS与RS结合起来,综合探究两者的内在联系以及在给水排水工程中各个方面的应用,为预防水体污染、实施水环境监测及水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又好又快地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许荣明杨银王嘉婕张鹏周政汪志永
关键词:GISRS给水排水
微涡流絮凝工艺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优化被引量:6
2019年
采用微涡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并结合正交试验和CFD数值模拟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微涡流强化混凝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浊度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UV254去除率在40%以上。影响浊度去除率的因素排序为投配比>絮凝时间>加药量;影响UV254去除率的因素排序为投配比>加药量>絮凝时间。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况如下:第1絮凝反应室设置3/5的HJTM-2型涡流反应器和2/5的HJTM-1型涡流反应器,絮凝时间为12.6 min,加药量为40 mg/L,此时微涡流絮凝工艺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5.6%和59.0%。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3/5的HJTM-2型+2/5的HJTM-1型涡流反应器投配组合可在絮凝池上部产生稳定的立体接触絮凝区,降低絮凝池上部涡旋尺度,更有利于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絮凝。
王艺戴红玲周政周政胡锋平徐巧玲胡文杰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探究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了泵与泵站课程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课程特点及传统授课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深入"互联网+教学"模式,并一以贯之地注重课内外实践教学的方法。
戴红玲胡锋平彭小明周政王艺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多元化教学
生物电耦合对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地表微污染水的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地表水时,弱电压不但会刺激电活性菌的呼吸作用,而且会引起氧化胁迫导致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过量分泌.为确认在地表水处理中弱电压对膜污染和净水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外加1.0 V直流电压(记为"BES系统")和无外加电压(记为"CK系统")的两组平行对照生物活性炭-超滤系统.经过50 d的运行,BES系统(36.1 kPa)相比CK系统(19.1 kPa)跨膜压差(Trans Membrane Pressure,TMP)增加更为显著,膜污染更严重.电路电流、电极电势和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曲线显示,随着装置运行,两系统生物膜逐渐稳定,并且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EPS导致阳极电容增加.相比之下,BES系统产生了更多EPS,具有更高的阳极电容.水质指标显示,BES系统中比紫外吸光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NH+4-N和PO43--P的去除增强但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减弱;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Matrix,EEM)和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结果表明,BES系统膜池中产生了更多的生物聚合物,但腐殖质类有机物明显减少.活性炭表面EPS含量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测试结果证实,弱电压刺激了生物膜的生长,同时增加了氧化还原活性EPS的含量.对膜表面累积多糖、蛋白质含量的测试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多糖类大分子生物聚合物在膜表面的累积是导致严重膜污染的直接原因.研究可为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微污染水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周政胡锋平胡锋平王艺戴红玲戴红玲俞文正
关键词:超滤生物活性炭膜污染微污染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